营销的发展史,就是品牌发掘人类快思维的历史( 二 )


营销的发展史,就是品牌发掘人类快思维的历史文章插图
从两种思维的阐述来看 , 事实上它继承了理查德·派蒂和约翰·卡乔鲍的ELM模型 。
举几个例子 。
当执政者在管理国家的时候 , 当你在为客户撰写一个解决方案的时候 , 当你在工作中准备汇报文档的时候 , 这些例子一定需要深度的思考 , 因此他们用到的思维是慢思维 。
当你走进一家便利店想随便买瓶喝的的时候 , 当你看到你喜欢的明星使用某款产品而促使你为这个产品下单的时候 , 当你听一首让你惊为天人的歌曲进而认为歌手长得也一定惊为天人的时候 , 你在思考得出结论时 , 用的一定是快思维 。
人在每一天之中都会做很多决策 , 这些决策中大部分用到的都是快思维 。 广告、营销的作用就是让你在消费决策时更多地使用快思维而非慢思维 。
03 如何助推消费者的快思维?2017年理查德·塞勒同样因为在行为经济学上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 在《助推》一书中 , 他将两种思维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 , 提出以“助推”的方式让受众做出布局者希望做出的决策 。
营销的发展史,就是品牌发掘人类快思维的历史文章插图
助推就要是通过各种方式来激活受众的快思维 , 让受众在不知不觉中就做出了利于自己的决策 。 这种方式在广告、营销领域已经被大量应用 。
比如利用从众效应的一句广告语“几亿人都在用的XXX” , 比如互联网为了发展会员常用的免费送会员 , 下月自动续费等等 。
在这里我讲一个我第一次办星巴克会员卡的经历 。
首次来到星巴克购买咖啡 , 经常会遇到服务人员的推销:100元一张会员卡 , 送三张买一送一券 , 一张免费早餐券 , 一张升杯券 。 很多人第一印象会被三张买一送一的券所吸引 , 心理活动往往是这样的:
虽然我花了100办了一张卡 , 但是三张买一送一 , 如果我后面买三个大杯拿铁(96元 , 跟100元之间的差额就忽略不计了) , 不就是白赚了三杯吗?如果你没想到这点 , 服务人员一般也会提醒你 , 那个“送”字早让你昏了头了 。
当你下次带着女神去星巴克买咖啡的时候 , 买一杯拿铁送一杯 , 等于不花钱就给约会的女神一杯 , 是不是感觉太赚了?等一下 , 现在你花了32得了两杯 , 但是回忆一下你办卡的时候花了多少钱?实际上第一杯你办卡的时候已经花钱了 , 第二杯是你这次付的钱 , 你一杯都没有赚啊!
简单来说 , 买一送一应该是你花32得两杯 , 但实际上你是花了64得了两杯 , 其中一个32是你办会员卡时花的钱 。
怎么样?有没有感觉中计了?说实话 , 我第一次办星巴克会员卡的时候就妥妥地被安排了 。
关于助推的应用 , 我在《你正在不知不觉陷入别人的套路——读《助推——如何做出有关健康、财富与幸福的最佳决策》中详细讲过 , 这里就不赘述了 。
04 内容电商VS货架电商 , 消费者决策逻辑有何不同?接下来说一说目前电商模式的进化 , 之所以说这个 , 是因为今年 , 处于风口上的直播带货正是用了人类的快思维思考和决策方式 。
先想一下你的购物经历 , 当你去逛商场的时候 , 是带有绝对目的性的去逛还是漫无目的地去逛?可能大部分人都是后者 。
一个典型的场景可能是这样的 , 某个女孩需要一双鞋 , 然后来到商场 , 在挑到一双鞋后 , 顺便逛了逛其他地方 , 等到她出商场大门的时候 , 发现手里提了好几件商品 , 这时候如果她回忆一下逛商场的初衷 , 可能会出现这样一个疑问:
我明明只想买一双鞋 , 怎么最后买了这么多东西?
仔细回忆一下会发现 , 很多商品她只是有一点兴趣 , 觉得还不错 , 但在营业员的讲解和助推下 , 她最终下了单 。
对于一个购物者来说 , 他的大部分消费都是快思维在起作用 , 即便是理性刚需消费的部分 , 在最终决定选择哪个品牌时 , 也会受到快思维的影响 。
接下来看电商的形态 , 从这几年的电商走向来看 , 我认为电商正在从刚需消费为主的货架电商走向内容驱动的内容电商 。
前者的代表是淘宝 , 大部分用户去淘宝买东西都是带有目的性的 , 因此它的搜索非常重要 , 后者的代表是抖音、快手 , 大部分用户在抖音、快手都是先看内容 , 看到好东西激发了他的快思维 , 形成所谓种草 , 然后迅速下单 。
在慢思维的消费行为下 , 消费者往往由需求激发购买欲望 , 也就是说消费者消费的起始点是理性的 。 当消费者存在这样的欲望后 , 就会去淘宝搜索相关商品 , 然后通过选择、比价等一系列行为下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