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未必每次都对,但只要对上一次,就是对一个行业的重塑


马云未必每次都对,但只要对上一次,就是对一个行业的重塑文章插图
思想碰撞
【马云未必每次都对,但只要对上一次,就是对一个行业的重塑】今天聊一聊马云的“外行话”!
马云所言或危言耸听
一个人老是说“外行话” , 却总能一而再、再而三地改变一个行业 , 只能说明 , 行业的边界和定义已经消失了 。
马云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 , 认真通读他二十年来的讲话 , 你会发现 , 他也有一定的思维模型和表达范式 , 就是重新想象任何一个行业的运转状况 , 然后从需求和效率出发 , 对之进行破坏及重构 。
他不懂编程 , 也未必真的懂金融 。
但是 , 他喊出了罗马的方向 , 然后让彭蕾、张勇、蒋凡及行颠等一干人用脚趟出一条路 。 所以 , 他的核心能力是远见、企业文化和资本组织力 。
在当代中国商业世界 , 马云是一个异端 , 阿里巴巴是一家前所未见的巨型公司 。 就如同西方世界对崛起的中国产生了巨大的陌生感一样 , 中国社会对阿里的无边界扩张也未必做好了准备 。
事实上 , 我们对之的研究是远远不够的 。 这很令人惭愧 。
他未必每次都对 , 但是对上一次 , 就可能是一场梭哈 。
马云做了这么多专业的事情 , 但是 , 他好像总是讲“外行话” 。
10月24日 , 他在外滩论坛上的21分钟演讲 , 刷爆了舆论圈 , 然而在金融业内 , 很多专家都只是“呵呵”而已 。
他说中国的银行是“当铺思维” , 说中国金融没有系统性风险 , 因为根本就没有系统 。 这些话都经不起学术和业内的认真推敲 。 这当然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 几年前 , 他说新零售 , 王健林跟他打赌 , 大抵是相近的情景 。
可糟糕的是 , 他说这些“外行话”的时候 , 行业的颠覆已经开始或即将完成了 。 行业里的人们要警惕的不是他说的话有多么外行、可笑 , 而是要防止他可能形成的“科技霸权”和垄断 。
在某种意义上 , 马云不是一个理论家——他还时不时地“怼”一下教理论的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而是一个思想者 。
思想者的特点就是“子在川上曰 , 逝者如斯夫” , 就是“未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度过” , 就是“上帝死了” 。
你听上去前不着村 , 后不着店 , 但是 , 他是第一个讲出这句话的人 , 然后 , 河流改道了 。 常常有企业家问 , 为什么二三十年前我们读德鲁克、迈克尔·波特 , 而现在却更愿意听乔布斯、马斯克和马云?
这又是一个与分工和边界有关的话题 。
千百年来 , 人类文明的进步就本质而言 , 是被两个元素推动的 , 一个是科技力 , 一个是思维力 。 前者是硬件 , 后者是软件 , 人们因之产生分工 。 正因此 , 知识世界的地理疆域发生了大挪移 , 经济学者们对商业突变的解释权被冲在一线的企业家所剥夺 。 而后者在表达上 , 并不追求系统化和框架性——或者变化本身就无法用传统意义上的框架进行证明及证伪 。
所以 , 不是马斯克或马云太会说 , 说得太对了 , 而是本来应该承担话语责任的群体集体失语了 。
这里面 , 当然存在着极大的危险性 。
政治、商业或思想市场的单核化 , 永远是需要警觉的 。
参考来源:吴晓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