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款|告别共享成全国最大出租车公司?滴滴首款定制车D1上线引发争议( 二 )


深圳市交管局数据显示,2020年第三季度,深圳市网约车日均订单约为8.9单,日均行驶里程约为78.2公里。去年第四季,深圳市的已核发《网络预约出租车汽车运输证》62313张,而到了今年三季度这一数字变为60751张。这意味着在一年时间中,减少了200多辆网约车。深圳市的数据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这意味着在一些重点城市,网约车数量已经达到了天花板。如果按照深圳负增长的速度测算,则滴滴的2025年目标是占据网约车几乎全部市场。
“这并不太可能,因为汽车企业的网约车正在崛起,并分走了一部分市场。”有业内分析认为。不过,按照网约车管理规定里要求,网约车使用年限最长为8年,期满要退出经营。从2016年到2025年,网约车市场面临着前两三年车辆的集中轮换,而目前大部分合规运力是滴滴,如果滴滴的运力完成车辆切换,投放100万辆D1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通过D1的不断投放,滴滴的目的是把抢占网约车运力和车证这个核心资源。”分析人士指出。
产业冲击波到来
D1也展示了滴滴的一个新方向。从滴滴专车开始,滴滴出行正在转向重资产布局,并在逐步收拢行业资源。实际上,在滴滴的D1亮相前,滴滴已经在为D1的落地运营做准备了。今年以来,滴滴在全国各地推行了一项制度叫做中心仓。中心仓因为今年在宁波遭遇租赁行业公司的集体抵制而向政府求助而为外界了解。这是滴滴运营模式变化的第一步。
滴滴原来在各地运营是采用合作的模式。滴滴出线上平台,线下的车辆、司机,都是通过当地城市的汽车租赁公司进行管理和运营的,汽车租赁公司负责办理车证和司机证。在利润分布上,租赁公司通过租售车辆、汽车服务等赚钱,司机通过拉取订单赚钱。中心仓强制要求所有车辆都由滴滴管理,租赁公司的车辆必须进滴滴的中心仓,才能注册滴滴平台,上线拉单。
首款|告别共享成全国最大出租车公司?滴滴首款定制车D1上线引发争议
文章插图
滴滴出行创始人兼CEO程维
中心仓制度下,租赁公司需要向滴滴缴纳管理费用。但由于管理问题和费用问题,今年多地出现了抵制事件。“最后租赁公司实际上就成了滴滴的地推。”上述分析人士指出。不过,这只是产业链上矛盾的开始。而作为汽车企业,这种模式带来的冲击一开始就是存在的。在比亚迪之前,滴滴还与北汽进行签约,宣布联合开发“定制车型”。
在2019年年底,比亚迪与滴滴共同成立了合资公司——美好出行(杭州)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双方共同完成D1的研发、设计、销售等。美好出行(杭州)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由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持股65%,北京小桔智能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持股35%。同样,北汽也与滴滴在2019年1月建立了合资公司,双方合资公司名为京桔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4亿元,其中滴滴持股67%,北汽新能源持股33%。
比较耐人寻味的是,为何两家公司的持股比例差异如此之大?而与北汽明明提前一年签约成立合资公司,但最终却是比亚迪成为第一家代工生产产品的公司。“不失为一种新模式,但车企并不太愿意放弃自己手中的资源成为代工厂。”一家自主车企表示。同时,车企这两年纷纷建立了自己的出行公司,其中广汽、一汽、东风、长安、上汽等主流车企均已经拥有自己的出行公司,而一汽、东风、长安三家组建的T3出行和东风出行已经进入日活跃前十之中。
另外,当滴滴建立了自己的庞大车队,这意味原本的快车等模式将被改变。“一旦滴滴有了大规模的自营车队,D1,优质订单一定会优先派发给D1的车辆和司机,就像滴滴一定会把优质订单派发给网约车而不是出租车一样。”上述分析师指出。这也被认为是滴滴建立花小猪等模式的另一个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