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互联重磅发布行业首例C-V2X大规模终端通信外场测试报告

经过半年以上的规划、测试和验证 , 星云互联于近日牵头发布了《C-V2X大规模终端通信外场测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 《报告》由星云互联牵头撰写 , 高通无线通信技术(中国)有限公司 , 辰芯科技有限公司 , 北京邮电大学 , 上海移远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 国汽(北京)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联合参与发布 。 在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北京翠湖智能网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海淀驾校等单位提供的场地、人员、设备等的大力支持下 , 《报告》的最终实机测试工作于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京冀)示范区海淀基地顺利完成 。 该报告是全球C-V2X行业首例针对200台以上大规模实机通信测试的定量验证及分析报告 。
(测试现场: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京冀)示范区海淀基地)
星云互联重磅发布行业首例C-V2X大规模终端通信外场测试报告文章插图
(图:星云互联与多家合作单位共同发布《报告》)
【星云互联重磅发布行业首例C-V2X大规模终端通信外场测试报告】《报告》在全球范围内首次测试并验证了5905-5915 10mhz OBU信道 , 5915-5925 10mhz RSU信道 , 及v2x通信性能的各项参数 , 论证了210台C-V2X车路协同通信设备在有限的道路空间范围内 , 高时间与空间密度条件下的各项无线通信性能指标 , 评价了车-车之间 , 及车-路之间的点到点通信过程中的信道繁忙率(CBR:Channel Busy Ratio) , 时延(Delay) , 丢包率(PER:Packet Error Ratio) , 发包间隔(ITT:Inter-Transmit Time) , 收包间隔(IPG:Inter-Packet Gap) , 消息生存周期(IA:Information Age) , 位置跟踪误差(TE:Tracking Error) , 等多个关键性能指标的综合表现 。 并首次以大规模实机通信的方式 , 验证并提出了在极端拥堵路况条件下 , 如何改善高并发场景下的车-车 , 车-路的无线通信性能 。
星云互联重磅发布行业首例C-V2X大规模终端通信外场测试报告文章插图
(完整版报告请访问微信公众号“星云V2X”下载)
《报告》中的主要测试内容包括:交叉路口场景和直行道路两种典型的交通场景 , 旨在探究真实的交通拥挤环境中OBU与OBU间、OBU与RSU间的通信性能 。 在这两种场景下 , 星云互联设计了23种不同的测试项目 , 涵盖信道配置、拥塞控制算法、车辆密度、移动车等多个维度的测试 。 同时 , 星云互联制定了7项评价指标对测试结果进行评价 。 在本次大规模测试中 , 总计204台通信设备参与测试 , 共收集了11000份测试日志和超过400GB的点到点实机通信日志大数据 。
星云互联重磅发布行业首例C-V2X大规模终端通信外场测试报告文章插图
星云互联重磅发布行业首例C-V2X大规模终端通信外场测试报告文章插图
星云互联重磅发布行业首例C-V2X大规模终端通信外场测试报告文章插图
为了探究现行拥塞控制算法对通信表现的影响 , 《报告》将给出对比测试的结果和分析 , 为算法的优化和信道设计提供数据参考 。 车辆密度的变化也在本报告的结论之内 , 为现有LTE-V2X通信容量的考察提供依据 。
对于以中关村自动驾驶创新示范区为代表的测试区及未来智慧城市的路基网联建设的探索 , 《报告》也给予了相应的启示:《报告》还从多个方面给出了面向真实道路自动驾驶的示范区和开放道路等环境中 , 在大量OBU和RSU等C-V2X通信设备部署之后的真实通信场景下 , 通信拥塞控制 , 信道资源占用 , 通信丢包率和时延等关键参数的选择和配置的参考标准 。 为C-V2X通信设备在大城市 , 交通密集区域的大规模部署和智慧城市建设中面临的大规模v2x通信的实际环境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 经过大规模终端测试系统验证的车企及终端企业可以为将来v2x大规模部署后的真实道路环境做充分的软硬件功能和性能测试与验证 。
关于《报告》的测试工作过程及多方的协作支持
《报告》是在克服了年初疫情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 , 经过星云互联与各协作单位的紧密配合 , 经过了数十次的软件与通信模组固件更新与迭代 , 调动了北京 , 长沙和上海三地的资源 , 历经了软件模拟、小规模实机验证、大规模实机验证、外场实机测试等多个阶段 , 并经过各单位C-V2X专家的严格论证和充分讨论后最终发布的 。 星云互联为此次报告的发布协调并投入了总数超过400台套的车路协同设备 , 及十余位C-V2X专家及软件开发人员 , 设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套测试软硬件系统及自有通信协议 。 《报告》的面世体现了星云互联与C-V2X工作组 ,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及各参与单位的紧密配合 , 并且得到了海淀区中关村科学城属地各参与单位的大力支持与协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