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享荟】中关村印迹|国产微型计算机 —— 从诞生到普及(下)( 三 )
文章插图
1994年3月联想微机事业部成立
在过去的两年里 , 计算机市场突飞猛进 , 日益正规的计算机教育刺激了家庭计算机的市场 , 父母们正在考虑有朝一日把电脑搬到家里来 。 同时 , 越来越多的教师、科学家、采访人员、作家也愿意在家里使用电脑来工作 。 慧聪商情网在年初的一份调查报告上显示 , 在北京 , 有42.41%的家庭打算在1994年购买电脑 , 另外还有47.02%的家庭准备在未来两年购买电脑 。 很显然 , 家庭已经不仅仅是潜在的用户 , 而是现实的购买力了 。 改革开放已经进入了第十六个年头 , 中国人的收入已经大幅提高 , 大城市里每个职工平均年工资接近4000元 , 这对于曾经高不可攀的电脑价格来说 , 似乎只差一步之遥了 。 杨元庆决定 , 要为中国三亿个家庭提供和他们的购买能力相适应的电脑 。 他修改了联想电脑追逐性能的定位 , 将新产品定义为“Economic” , 这就是90年代著名的“联想E系列” —— 经济型电脑 。
技术部的年轻人们朝着这个定位连续奋战了40天 , 拼尽全力降低配置 , 将成本降低了一半 , 设计出了四款E系列电脑 。 1994年5月10日 , “E系列”大批上市 , 中国消费者第一次在琳琅满目的电脑产品中看到了万元以下的品牌386微机 。 30天后 , 联想的财务报表上两年来第一次显示出乐观的数字:微机事业部已销售联想微机5500套 。 到1994年年底联想电脑销量增长了100% , 达到4.5万台 。 这一年 , 国产微机的市场份额没有再继续下降 , 而是回升到了31% , 联想的占有率提高到了8% , 位居国产品牌第一 。
文章插图
杨元庆
绝地反击
这对于联想自身来说无疑是一次峰回路转的进步 , 但还不足以撼动海外品牌的“圈地运动” 。 1995年 , 以康柏和IBM为首的国际大牌们依旧在细细打磨着自己的价格“利刃” , 逐渐在中国市场上形成了合围之势 。 行至7月 , 电脑销量前十名里的国产品牌只剩下了联想一家 , 而且再一次被迫跟风降价 。 紧接着 , 刚刚步入秋季 , 康柏又一次宣布降价13%到25% , IBM和惠普紧随其后 。 有人在媒体上大声疾呼:“捂住你的钱包 , 新一轮PC削价战又要开始了……” 一时之间 , 好像所有的品牌都不再通过标榜高性能来勾引消费者的好奇心 , 而是用低价格实打实地去讨好消费者 。 几年前 , 普通人眼中还高不可攀、神秘莫测的计算机正在走下神坛、走进大众 —— 而这 , 刚好折射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一次巨变 ——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 , 中国结束了物质匮乏的时代 , 进入了物质丰富时期 。 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 , 消费者开始拥有选择权和话语权 。 刚刚成为“上帝”的顾客们似乎并不太挑剔 , 无论是高配还是低配、品牌还是攒机 , 只要价格够低 , 能早早搬回家就好 。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 , 他们总会变得挑剔起来 , 这恰恰成了联想一记反杀的契机 。
1996年初 , 杨元庆决心要让联想超过康柏、IBM、AST这些巨头 , 他的助手几乎是瞠目结舌地把“成为中国市场第一”写进了公司的三年计划 。 两年前联想还排不到前十 , 三年内就想做到第一 , 凭什么?凭勇气和信念吗?熟悉杨元庆的人都知道 , 他的性格里没有“好高骛远” , 这样的决定背后一定有玄机 。 杨元庆确实已经看到了绝地反击的可能 , 这种可能就蕴含在IT行业大名鼎鼎的“摩尔定律”当中 。
文章插图
“摩尔定律” 由英特尔(Intel) 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提出的
当时 , 摩尔定律还没被打破 , 象时钟一样准确地预言着集成电路的发展 。 就在大家紧盯中国市场电脑价格的时候 , 杨元庆已经将目光重新转移到了性能上 , 他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关注英特尔微处理器的行情 , 并且告诫身边的同事:“我们习惯于看着今天的价格、但是如果只看今天 , 那就只能跟在人家后面走 。 所以我们要看明天的价格 。 ” 很快 , 杨元庆捕捉到了市场的规律 , 英特尔尽管占据了70%的微处理器市场 , 但在他身后紧追不舍的竞争者们促使英特尔必须不断将自己的主流产品降价 , 并推出新产品占据市场先机 , 以此跟追跑者们拉开距离 , 才能坐稳第一把交椅 。
这年春天 , 一直在等待时机的杨元庆发现 , 奔腾微处理器将在不久之后再次降价 。 他立刻在联想内部开始了只降低价格不降低配置的试验 。 同时号令生产线开足马力 , 让日产量从300台提高到了1000台;销售人员各就各位 , 通过高效的分销构架在全国布好了局 。 3月15日 , 联想集团宣布自己旗下的“奔腾系列”电脑全线降价 , 其中入门级的“75MHz”售价仅为9999元 —— 电脑市场上第一款一万元人民币以下的“奔腾”诞生了 。 消息一经发布立刻就让市场沸腾了起来 , 这件事被当时的媒体称做“1996年中国个人计算机市场的一声惊雷” 。 这个说法虽然浮夸 , 但看起来海外大品牌们确实被“雷”惊着了 , 没有想到 , 被他们杀到硕果仅存的这个国产品牌 , 居然成了他们最强劲的对手 , 一时间束手无策 。 反而是其它国产品牌迅速反应 , 一个月之内 , 同创、方正、浪潮纷纷降价 。 5月 , 国产微机发起了第二轮反击 , 长城与联想纷纷把更高配置的个人电脑降到了万元以下 。 这一年 , 联想真的超越康柏和IBM , 成为中国市场第一 。 支持民族产业的呼声高涨 , 国产品牌稳住了阵脚 。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 , 中国计算机制造业迅速发展 , 长城、联想、方正、紫光等新老品牌开始叱咤中国市场;1998年 , 第一届“中关村电脑节”开幕 , 个人电脑不仅成了中关村最热门的科技产品 , 也成为与世界交流对话的媒介;时至2004年 , 联想成功收购IBM全球PC业务 , 中国科技企业跻身世界三大PC制造商之一 。
- 健身房|乐刻韩伟:产业互联网中只做单环节很难让数据发挥大作用
- 三个目标之后|品味莲乡 | 品味
- 星期一|亚马逊:黑五与网络星期一期间 第三方卖家销售额达到48亿美元
- 建设|龙元建设中标中国移动宁波信息通信产业园二期施工项目
- 优化|微软亚洲研究院发布开源平台“群策 MARO” 用于多智能体资源调度优化
- 获近|小影科技获近4亿元融资
- 联盟|天津半导体集成电路人才联盟成立
- 快递|国家邮政局:推动邮政快递行业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发展
- 发展|大数据解读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发展论坛!
- 数字化|国产替代势在必行,本土CRM如何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