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孩子入睡要抱娃娃、摸被子,出现这些“恋物”行为父母要反思
4岁的小军对自己的手帕情有独钟,从一岁开始就成为了他形影不离的“必备品”。尽管父母给他买了很多崭新的玩具,但小军一点也不喜欢。每次父母都想让他丢掉这这个破旧的手帕,都遭到了他近乎拼命似的反对。若哪天出门没有带手帕儿,那么他就会哭闹不止。甚至每次睡觉都必须抱着手帕才能入睡,有时候就算睡熟了,也会紧紧的抱着手帕。
其实,不仅仅是手帕,还有毛绒玩具,这些都是孩子的“钟爱”之物,有的孩子甚至对被子衣服都很痴迷。朋友和我讲,他5岁的孩子至今还在用婴儿时使用的被子,每天晚上必须盖着这个被子才能睡着,而且被子不论多脏都不让洗,为此朋友经常偷偷的给孩子洗干净,还会引发一阵争执。那么还是沉迷于一件物品,到底正常吗?
01.孩子“恋物”究竟是什么?
文章插图
孩子“恋物”是一种成长过渡期的依恋行为。是孩子从“完全依恋”转为“完全独立”的过渡期所产生的行为。
在孩子心中缺乏安全感的时候,某些物品对孩子来说就非常重要。比如:毛绒玩具、小毛毯、衣服等柔软的物品,这些物品对孩子来说是独一无二的,就算给他买了新的物品去替代,孩子也不愿意更换。
孩子“恋物”大多数发生在6个月到3岁之间,在2岁时最为强烈,极少数的孩子会延长到4~5岁。
02.为什么孩子会“恋物”?
文章插图
在孩子的眼里,一块小小的手帕、一件玩具、一张被子,这些都不仅仅是物品这么简单,他们其实都被孩子赋予了生命力,背后隐藏着孩子的心理需求。
1.口腔后遗症
刚出生的婴儿会通过各种感官来满足探索的需求或安抚自我的情绪。
比如,从出生到两岁左右的孩子处于口腔敏感期,在这个阶段只能通过基本动作来刺激触觉的发育从而得到满足感,于是便产生了爱吸吮手指、安抚奶嘴上瘾等行为,若这些小毛病没有得到及时纠正,那么就会形成宝宝的恋物情结。
2.缺乏安全感
很多家长不可能无时无刻都陪在孩子身边,那么孩子就会寻找替代物来代替父母的位置,从中获取安全感。在孩子眼里这些物品代表着安全和妈妈的爱,能够帮他们安抚心中的不安。
3.依恋对象的暂时替代
文章插图
当妈妈离开孩子身边时,还是会寻找一些物品来替代妈妈,从而找到和妈妈在一起的感觉。而且他们清楚的明白,这些物品和妈妈还是有不同之处的,因为这些物品和妈妈不同,孩子可以随时控制它,决定什么时候使用它,以此减少对妈妈的依恋。
4.皮肤饥渴
当孩子逐渐学会了走路之后,被父母抱着的时间越来越少,若父母长期忽略,孩子接触皮肤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就会出现吃手指、抱着毛绒玩具和小被子的“恋物”行为。
5.处于秩序敏感期
2~4岁的宝宝处于秩序敏感期,在这个时期孩子会在事物的排列顺序、生活习惯、所有物的归属等问题上表现出不愿意改变的心理。
以上这五点都是造成孩子“恋物”的原因,父母一定要清醒的对待这一问题。
03.孩子“恋物”需要纠正吗?
文章插图
有的父母会担心,孩子恋物会不会影响身体正常发育。其实,恋物情结是孩子心理发育的正常过程。随着时间的增长、年龄的增加、人际交往面的扩展,大多数孩子就会慢慢不再依恋这些物品。
一般来说,只要孩子情绪稳定、生长发育正常,孩子对物体的依恋就不是异常的,如果孩子必须抱着破旧的手帕才能入睡,这种情况父母可以不需要太过干涉,更不要强行夺走,唯一需要做的就是保证物品的卫生问题,让孩子顺其自然即可。
其实“恋物”本身并不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任何消极影响,而“恋物”的根源也是由于孩子缺乏安全感导致的。若孩子对物品的依恋程度已经影响到生活作息,那么父母就要对孩子进行心理干预了,,那么面对孩子的恋物情结,父母应该怎么做?
04.孩子“恋物”影响生活,父母该怎么办?
文章插图
若孩子突然对某一件物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不愿意再和它分开,那么父母就要注意了,适时进行干预,其实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
- 重视|一些人的行为常人无法理解,医生说这是病,要重视!
- 孩子|抱孩子手腕疼
- 赶快|孩子有积食,发育会“慢半拍”,医生坦言:别吃药,赶快食疗
- 左撇子|孩子左撇子需要纠正?儿科医生提醒:胡乱折腾,可能会影响他发育
- 孩子|孩子不讲话,是大器晚成还是语言发展有问题?
- 妈妈|会做这5件事的妈妈,培养出的孩子都很优秀,看你是不是这样?
- 从来不|上幼儿园“从来不哭”的孩子,家庭有这3大优点,孩子受益终生
- 浪费|“扔了怪浪费,给你家孩子穿吧”,宝妈假意收下后,第二天就捐了
- 有钱|不管有钱没钱,秋天多吃2种食物,大脑营养足,孩子成绩会更好
- 方法|孩子不好好吃饭,父母愁,试试那几个方法,或许你不用追着孩子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