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谈谈评分模型( 二 )
【 业务|谈谈评分模型】我在线下跟朋友交流此问题时,鲜有人能准确选出答案,甚至到商家管理业务同学这里也栽了跟头;这个问题在未明确目标时,我们容易将销量,评价数、退货率这些指标引入评价模型。
从主观感知上来看,我们天然认为销量高的商家比销量低的商家服务质量好;评价越多的商品,店铺服务质量会越好;退货率越高的店铺,服务质量不好,从平台大盘数据看整个商家体系往往也是此趋势。
但具体到个例上看确是如此么?
- 销量高、评价数多的商家普遍比销量低评价数少的商家服务好,但新商家服务质量不一定比老商家差,小众品类商家服务质量不一定比大品类商家差;
- 退货率低的商家普遍比退货率高的商家服务质量好,但有些品类天然退货率高,如服饰鞋帽品类天然比食品零食品类退货率高。
- 退货也不一定是商家服务质量造成的退货,可能存在用户个人原因,故若要反应商家服务质量,也品质退货率会更准确,类似此类例子还有很多。
上述几个指标均是结果型指标,代表的场景是:商户对用户提供了良好的服务质量,会影响上述指标的结果。
我们的模型要探究的是哪些指标对商家服务质量结果产生了影响,而不是商家服务质量会对哪些指标产生影响;在此语境下,我们更应关注过程型指标。
但这并不代表结果型指标不可用于评分模型,结果型指标运用于评分模型中有两个天然的劣势:
- 滞后性,从评价主体的行为到结果的输出存在时间差;
- 多因素干扰,实际业务场景下,某个结果型指标往往被多因素共同影响,存在部分因素不是评分模型研究范围。
可度量性:这个就相对易理解了,文章开头我们定义了评分模型的概念:本质上是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的过程——这就要求选取的指标可量化。
普遍性:评分模型在完成评价主体的确定,对模型指标选择中,应尽量选择评价主体都具备的能力/特征作为考核指标,以减少统计的不公平性,避免模型计算过程中的复杂性。
2. 指标的选择——GSM模型合理的指标需要满足什么基础特征,我们现在知道了。
但就像明白了很多做人道理却依旧过不好此生,很多人会感觉指标该满足关联性、普遍性、可度量性,我知道了,但合理的指标如何选取呢,还是不知道。
这里面其实有一个逻辑定式在里面,我们说的指标满足各种特性,其实是对结果的一种验证,缺少的是对实现路径的认知。
这里我提供一个路径,供大家参考:拆分目标-归纳表现型-选取指标——GSM模型。
GSM模型:目标(Goal)→信号(Signal)→指标(Metric)是谷歌用户体验团队提出的一种指标体系搭建方法,其核心思想:通过明确目标,归纳测量主体表现型,找出关键指标。
目标确立(Goal):
推导信号和现象(Signal):
- 目标达成或未达成的表现型是怎样;
- 什么行为指示了目标达成/未达成;
- 很多时候负向信号/表现型比正向信号/表现型更容易识别;
- 目标达成/未达成的表现通过哪些数据指标量化;
- 考虑每个数据指标对推导信号/现象的描述程度;
文章插图
3. 指标的正向化选择的指标从评判标准来将会存在以下几种类型:
- 正向指标——越大越好;
- 逆向指标——越小越好;
- 中间型指标——越趋于某个值越好;
- 区间型指标——越靠近某一区间;
逆向指标正向化:
yi=max-xi 或 yi=1/xi
中间型指标正向化:
其中Xbest为中间最优值。
区间型指标正向化:
文章插图
4. 指标的无量纲化无量纲——听起来有点晦涩。
无量纲是物理学延伸出的概念,指在便于对物理常量进行比较、分析,不同常量(重量、长度、时间、体积、温度等)之间单位是不一样,为了消除单位的影响需要进行的去量纲化。
同理,不同指标之间由于存在量纲不同致其不具可比性,亦需将指标进行无量纲化,消除量纲影响将指标实际值转化为评价值,大家可以简单理解为去单位化。
- 互联网|苏宁跳出“零售商”重组互联网平台业务 融资60亿只是第一步
- 精英|业务流程图怎么绘制?销售精英的经验之谈
- 社区|美团Q3财报看点:血拼社区团购新业务 投资大赚58个亿
- IPO|三旺通信IPO:产品结构相对单一业务规模较小 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33%
- 中国餐饮|美团Q3财报:总收入增长28.8%至354亿,未来将加大新业务投入
- 增值业务营|陌陌Q3净利润6.538亿元,持续23个季度盈利
- 业务|社会化用工行业报告:社会化用工潜力大 解决方案服务供应商迎机遇
- 同城|58同城关联企业成立信息技术公司,经营范围含第一、二类增值电信业务
- 经营网络|大型电商平台,如何继续消费贷业务?
- 业务|投资狂赚但新业务猛亏?美团的砸钱动作不会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