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淮北矿业集团:全面迈进智能化矿山新时代


矿山|淮北矿业集团:全面迈进智能化矿山新时代
文章插图
图为淮北矿业集团杨柳矿1075智能化综采工作面(陈磊 摄)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十三五”期间,淮北矿业集团认真贯彻实施“科技兴企”战略,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先导,积极推进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从人工打眼、放炮、出矸石,到半机械化开采,到综合机械化采煤,再到如今的智能化开采,淮北矿业集团煤炭开采方式不断迭代升级。智能之“变”,正在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截至2020年10月份,淮北矿业集团累计建成智能化工作面19个,电液控工作面31个,单井平均职工数由5年前的2400人,减至目前的1700人,人均原煤生产效率提高了200多吨,矿区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建设步入快车道,煤矿智能化开采水平位居安徽省煤炭企业前列。
回眸“十三五”,从量变到质变,淮北矿业集团的智能化开采之路并非坦途。
在推进智能化建设之初,习惯了传统开采方式的一些干部职工曾经也有过犹豫和彷徨,“淮北矿区地质条件复杂、开采难度大,机械化装备刚适应就要上马智能化,人员素质能跟上吗?智能装备能玩转吗?”
作为淮北矿业集团智能化开采技术“第一个吃螃蟹”的杨柳矿,他们用辛辛苦苦的汗水、实实在在的成效,证明了“智能化开采”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矿山|淮北矿业集团:全面迈进智能化矿山新时代】杨柳矿1075工作面是淮北矿业集团首个智能化中厚煤层工作面,建设之初,无任何经验借鉴。面对时间紧、任务重、技术水平低的现状,杨柳矿提高站位、把握时机,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抽调精干力量,组建综采智能化攻坚小组,举全矿之力,让综采智能化在杨柳矿“落地生根”。
2018年5月3日,在淮北矿区开发建设60周年庆祝大会上,杨柳矿负责人向矿区5万余名干部职工宣布:淮北矿业集团首个智能化工作面——杨柳矿1075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建成投产!
“1075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建成投产,标志着淮北矿业集团煤炭开采正式进入了智能化模式,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杨柳矿分管采煤的副矿长张敏眼睛里泛起点点泪花。
经过杨柳矿全体干群的共同努力,1075智能化综采工作面不负重望,月产最高达到18万吨,正常条件下单产水平比机械化采煤提高30%,作业人数较以往下降30%,职工收入也提升了一大截。
就在杨柳矿智能化采煤技术取得突破的同时,远在百里之外的朔石矿业西部井综采区,“90后”技术员韩飞正在为建设淮北矿业集团第一个薄煤层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忙碌着。在他看来,实现智能化开采已经是该矿生存发展的必然选项。
朔石矿业西部井作为高强度开采40多年的老矿,煤炭剩余储量多为厚度仅1.3米左右的薄煤层,用传统方式几乎无法开采,采煤工艺换档提速迫在眉睫。
韩飞是一名地道的“煤三代”,拥有中国矿业大学双学士学位。为确保淮北矿区首个薄煤层智能化工作面顺利投产,他带头成立了“韩飞工作室”,攻坚薄煤层智能化开采技术。
经过专家和技术人员的不懈努力,2018年6月,朔石矿业西部井Ⅱ415薄煤层工作面智能化综采机组顺利运转,并创下月单产突破6万吨的纪录。智能化开采技术让淮北矿区4亿吨的薄煤层资源重获新生。
“我爷爷那会儿,一个炮采工作面要上60多人;我爸爸干上了综采工作面,一个班也得30多人;现如今,我玩的智能化采煤,两三个人就可以操控整个工作面。”坐在智能化集控室里的韩飞自豪地说,“相信用不了多久,煤炭开采会因其低劳动强度和高技术性而成为让人羡慕的行业。”
目前,薄煤层智能化生产工艺已成功运用在朱庄煤矿、祁南煤矿等3家单位的5个工作面,最高日产超过3600吨,并具备月产10万吨生产能力,生产效率提高了50%以上。
2019年,淮北矿业集团与四川航天成立联合研发中心并筹建电液控维修中心,助力矿区智能化建设。韩飞因工作需要被调至安拆分公司龙湖修造项目部,参与电液控的研发与维修,开启了人生的新征程。
采煤智能化建设如火如荼,掘进系统却因为智能化程度不高,成为阻碍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何以解忧,唯有创新。淮北矿业集团的技术人员大胆解放思想,引入地铁隧道盾构施工工艺用于提升掘进智能化建设水平。
2019年11月,历经数次技术沟通、交流,该集团与设备厂家联合研发全国首台大倾角矿用盾构机“淮盾1号”,在袁店二矿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