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机器人 AI 制造 智能化 效率 车间 制造业 物料 ai公司
其原因何在?
1、打造规模优势、新品上新需求
2015年,线上的零售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例为10%左右。
之后的五年期间,中国的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在30万亿已经增长到了40万亿。
而线上电商占比从15%增加到了27%或者接近30%。
简单来说,今天国内的零售市场,线上三分之一,线下三分之二。
那就意味着,中型以上的公司如果只做线上或者只做线下虽然比往年体量大,但都不够大。
所以,今天所有的中型以上的公司面临最大的挑战是如何把线上线下同时做好。
为了打造规模优势,让客户想到就能买到,现在有大部分中型以上企业在思考线上线下渠道融合问题。
此外,疫情的爆发阻碍了各大消费品牌的新品上新计划,尤其体现在食品饮料行业。
去年算是线下零售品牌上新最少的一年,不管是在便利店还是各大超市货架的陈列中几乎没有什么新品。
随着疫情控制,品牌们的上新需求急待释放,导致品牌在线下零售终端有特殊的发展窗口期。
在接下来的一两年,可能是线下零售在货架争夺上最激烈的时间。
2、商业地产迭代更新
曾经,商业地产通过融入IP、展览等内容吸引客流,以此对抗线上电商的侵蚀。
如今,商业地产也在不断寻求新突破,更加聚集对内容、品牌、服务、运营的全方位更新,希望找回线下业态的商业价值。
以十年作为商业地产的迭代周期:
1996-2007年,购物中心“1.0时代”,主力店是超市和百货;
2007-2018年,商业地产2.0时代,主力店代表是快时尚和奢侈品店;
2018年以后的十年,像KKV、话梅等集合店或新零售精品店或将成为主力店代表力量。
新一代商业地产服务的是“颜值即正义+社交即货币+个性即动力”的新人群,提供的是IP化、定制化、国潮化的新奇特产品,打造的是风格化、强体验、网红化的购物空间。
比如说文和友,靠80年代市井文化走红,不仅是一个大IP,本质上也是商业地产的迭代。
其利润来源主要包括:直营店利润、各类子品牌加盟费、文创周边利润以及线上商城的利润等。
基于商业地产的迭代更新,才能吸引更多以线下业态为主的品牌;而线下品牌也能反向赋能商业地产。
3、弥补线上渠道的不足
在电商渠道评论区,经常可以看到悲催的“买家秀”。
线上有几大致命的缺陷,包括体验感差、信任度低、无法立即获得等,比如说买一件衣服,不能试、摸不到,几乎全靠感觉,到手最快也要一两天,如果赶上电商节十天半个月是常有的事。
互联网下半场,流量又贵又分散,线上红利已消失。
而线下体验式的消费逐渐成为主流,线下消费的未来是游戏化、沉浸化、心灵化,必须提供零售和商品以外的附加值。
这一方面线下业态和线上产生了极致的区分度,很好的弥补了线上的不足。
另一方面线下又要跟线上协同,形成消费者的全域互动。
品牌除了卖货以外,如何提高线下体验,如何成为权益互动的拉新渠道的入口,这个才是正确的KPI和问题的核心。
03 品牌如何布局线下渠道?
- 线上数据反哺线下,建立私域社群
以美妆行业为例,国际大牌的上新周期普遍在6-12个月,而完美日记可以缩短到3个月。
仅在2019年,完美日记就上新了2000个SKU,爆品率约为20%。
完美日记打造爆款路径是:以小红书为首的公域平台去打造一到两个爆款,前期造势到后期维护就一个半月,再用“618”和双十一的势能,把它推到最高水平,接着才开始做线下的推广。
目前,完美日记已超过200多家直营店,预计未来3年还要开400多家直营的店面。
它开门店的目标并非卖货,真正的意图是通过线下门店加客户微信等方式建立私域社群,打通线上线下渠道,形成营销闭环。
此外,品牌还可以通过线上的数据赋能,提高线下体验。
比如说各种“不卖货的体验店”:在线下店进行实物体验,获取足够的信息流,然后在线上下单购买。
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让效率最高的环节发挥自己的特长,以组合的方式完成零售。
- 直营与加盟相结合
开自营店,成本虽然高,但是有两个好处:一是直接了解线下用户需求,二是可以数据化。
短期内,直营模式很难盈利,但是很多基于互联网起家的品牌,还是热衷于这种模式,比如完美日记等。
稿源:(钛媒体APP)
【傻大方】网址:/c/111cB4K2021.html
标题:资金流|后疫情时代,线下渠道迎来新变局( 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