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电|从边缘到主流,快手电商的三年战争( 二 )
但是用户能够看到谁的直播,往往取决于平台的流量分发,也就是竞价排名或者优势头部店铺。——我并不认为这样是不对的,事实上,从商业上来讲,这是对平台和C端消费者双方来说都是一种高效的方案。
所有基于公域流量的商业模式,最终都在于给c端消费者提供便捷,同时利用广告模式持续变现,氪金越多,或者店铺本身客流越大,就越靠前。也就是马太效应:强者进入滚雪球模式,越滚越大。
在这种背景下,对于中小主播来说会活得很痛苦,没什么机会,因为光靠自己个人的奋斗,想要获得流量的难度很高,而买流量又需要资本,构建私域流量很难。
还有另一种看上去是去中心化的模式:就是平台自身根据算法进行分发,并且会实时调整算法逻辑。
需要说的是,这种模式的流量逻辑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纯公域。这就是所谓的在大势面前,个体的力量微乎其微。比如说一段时间大家都在玩同一个梗,内容高度相似,那么用户就很难真正跟某一个个体主播产生真正的联系,同时,公域的瀑布流推送并没有保底,也就是说,即使用户已经关注某一个主播或者账号,也不能保证用户能收到该账户的所有推送内容。
这样一来,用户会非常舒适,因为每次看到的内容都相似而不相同,但对主播来说这就非常考验内容质量和运气:在算法不给予流量倾斜的时候,哪怕你有1000万粉丝,这个粉丝也不能从公域流量里看到你,不会主播开播就收到强提醒,进行专门观看收看。
在这样的基础下,用户对平台的粘度会提高,但用户对个体KOL的粘度,基本不存在。所以在这类平台上,头部玩家和小玩家基本机会均等,最终谁能胜出,取决于谁得到平台的青睐,或者在平台交更多钱购买公域流量。
4 “有趣的逛”与兼具公私域的电商打法 最后来说快手。
官方说法上,快手电商有几个特征:有趣的逛、放心的选、信任的买。
前面我们说过,如今的电商分为三种。其中真正的直播电商是具备人格属性的,以人和私域流量为强纽带和基本盘。
在消费者只有一个大体的购物方向时,通过中性化的流量划分,可以让中小商家拥有更多机会,同时也能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购物体验。也就是“逛街感”。
这就是快手主打的“有趣的逛”。
快手上的主播,往往更具有独特的人格吸引力。大量的用户,看他们的直播不是为了等着买东西,而是为了享受那个有点像综艺节目的直播。
比如我合伙人的丈母娘每晚都要看快手。然后看着看着,顺带着看到一盒“茶叶”,自己虽然不是那么急需,但也可以说需要,加上支持主播的心态,于是就买走了。
快手就是在这一环节上下功夫而脱颖而出的。
在最初期,如果有人想在快手上卖货,唯一的方式就是先去发短视频、做直播,把自己的粉丝涨起来,有粉丝了,有社交关系了,才能够去卖货给信任自己的人。
但这样一来,那些手里有货但是没有粉丝基础的人,就只能靠找一些主播去卖货,也就是交坑位费找人带货。
这一度是最火的电商直播方式,但火爆的背后是鱼龙混杂。重金聘请“明星主播”最终带货寥寥的例子数不胜数,不多赘述,容易得罪人。大家都懂。
姑且不说受骗的问题,哪怕商家真的找到辛巴这样的明星头部主播,或者是找到快手细分垂类的专业电商带货主播,实现了去库存的初级目标,也无法真正触达观众和消费者本身。
因为用户能记住主播,但是并不会记住品牌。
同时,这个模式的终极结果就是诞生寡头,雪球滚起来之后,强者越强,赶不上红利期的人只能高价吃肉或者低价喝汤。
为了避免这种结果,快手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推出一些能够同时服务于公域流量和私域流量的工具。
比如“超级粉丝头条”和“小店通”
这些工具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想要去卖货的人获取流量,哪怕是零基础。
通过在公域里的投放,将更多人吸引到你面前,届时不管是主播想实现个人品牌,还是商家想构建私域流量,都可以完成转化。也就是说,客源到手之后,想要用于公域知名度还是私域转化,完全取决于个体需求。
如果你不是零基础,那这个工具可以起到加速催化的效果,直接从公域里切一部分流量到手中,而且这部分流量的最终使用权,取决于品牌本身的选择。聪明的主播和品牌,都在通过自己的人设和魅力,把这些公域来的流量转换成自己的私域粉丝,从而变成自己可复用的资产。
- 面临|“熟悉的陌生人”不该被边缘化
- 王文鉴|从工人到千亿掌门人,征服华为三星,只因他36年只坚持做一件事
- 精英|业务流程图怎么绘制?销售精英的经验之谈
- 走向|电商,从货架陈列走向内容驱动
- 权属|从数据悖论到权属确认,数据共享进路所在
- 高配版|从4599元跌至3699元,256GB+65W,12GB旗舰加速退场
- 科技|联咏科技将从明年下半年开始为iPad提供LCD驱动芯片
- 不确定性|从虾米看文娱,如何从内容不确定性寻找确定性?
- 换头像|从不换“头像”的人,多半都是这几张原因,你是哪一种?
- 添加|手机:小米手机如何添加门禁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