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数据|求解政府数字化转型 看余杭62亿条公共数据的变革力量


公共数据|求解政府数字化转型 看余杭62亿条公共数据的变革力量
文章插图
余杭区社会综合治理平台
大数据时代,每一个字节里都蕴藏着变革的能量。
数字经济先行区余杭,在经济总量领跑全省的耀眼光环之下,正静水流深地汇集着公共数据资源。目前,该区已经形成了一个62亿条量的公共数据资源池。这些高居云端的资源,正通过一个个场景化的应用落地,在政府决策、公共管理、社会服务等各个领域发挥着作用。
日前,余杭召开全面数字化转型大会,面对云参会的3000余家企业,区委、区政府把第一份考卷出给了自己,提出要以“政府数字化转型为龙头”,带动各领域全面数字化。
海量的公共数据资源如何利用?各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如何打通?数据应用如何更好匹配社会需求?一系列难题,正在求解之中。
公共数据|求解政府数字化转型 看余杭62亿条公共数据的变革力量
文章插图
余杭区政府数字化转型联合创新实验室企业入驻人员在讨论问题 浙江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张语嫣 摄
推倒“数据烟囱”
刀刃向内的改革
时隔一年多,余杭区应急管理局局长谢德庆依然清晰记得,去年9月在青岛举行的20国集团安全生产执法工具研讨会上,媒体和与会代表对余杭智慧安监系统表现出的浓厚兴趣。
作为研讨会唯一受邀的基层代表,谢德庆用了10分钟的时间,介绍了汇聚余杭8000余家企业的智慧安监平台,如何通过实时分析工厂安全生产数据,来预警、处置、整改隐患,从而减少生产事故,保障工人权益。
会上,一些采访人员对国内正在开展的政府数字化转型,背景不甚了解,提问不断。
谢德庆解释,基层政府的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革命,更是一次刀刃向内的改革。余杭的城市大脑·智慧安监数据平台,是这两年国内各地政府数字化转型相对成功的一次改革尝试。
自2014年,大数据首次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数字化已深入政府各领域。特别是新一轮机构改革后,全国各地各级政府纷纷成立了大数据相关职能部门,加快数据的利用。
“但如何让云端的数据真正落地,为政府决策、管理、服务提供帮助,目前仍是一个共性的难题,对余杭来说并没有现成的路可走。”余杭区数据资源管理局局长陶奇说。
在全区数字化转型大会上,余杭区委明确了方向,要把政府数字化转型,作为破解瓶颈难题、推动各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手段。
从问题出发,为改革赋能,再回顾这几年,余杭推出的广受好评的数字化应用,无一不是围绕企业难点、民生痛点推出的。目前,包括智慧安监在内,余杭已建立了包括智慧城管、智慧治网、智慧公安、智慧综治等一系列成熟的数据应用,为政企及广大群众,提供便捷服务。
“我们的体会是,政府数字化转型要有数字世界的‘用户思维’。这与‘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是相通的。”陶奇说,以此为方向,数字化要成为一股改革力量,推动政府跨部门、跨层级的数据共享、流程再造和业务协同。
这其中,实现充分的部门间数据共享共用,建设整体政府,是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前提。从余杭来看,近年来推出的每一款较为成功的数据应用背后,都汇集着各部门的合力。
比如,智慧安监中的“工伤事故风险预警防控系统”模块,该应用通过调用卫健部门中因工伤事故就医病人的数据,来追溯企业信息,让应急管理部门能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执法、整治。目前,该系统已帮助整治企业200余家,减少了更大的风险隐患。
“如果从传统的部门思维出发,这个系统没法做。”谢德庆说,“过去,安全生产重点关注死亡率。工伤情况因为数据掌握不全,以被动处置为主。”
为打破此类部门壁垒,2018年,余杭出台相关规定,把“无条件归集,有条件使用”作为政务数据归集共享工作原则,形成制度约束。
制度上统一后,还有技术上的难题待破解。在信息化建设之初,政府各部门独立采购或者自建各种信息系统,在内部形成了一根根直上直下的“数据烟囱”。
为此,余杭区启动建设区级政务数据交换中心。通过专业技术团队,将100多个各不相同的数据接口,转换成一个接口,解决了调用难题。如今在余杭,林立的“数据烟囱”推倒后,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数据资源池,其中归集53个部门合计62亿条数据量,接入省市数据接口170个、区级接口28个。各区级自建业务系统,可以从同一个池子里,“抽取”相关数据。
数据共享互动,既加深部门间的合作,又助推数据池越做越大。比如,应急管理部门调用就医数据,形成了庞大的企业安全生产数据库。这个数据库,对卫健部门参与疫情防控、提供医疗援助,也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