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微信悄悄更新,有了这个功能刷视频更爽了
说个可能大家都没发现的事儿: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微信在对话中也加入了对#标签的支持了。简单来说,「#」之后的词组将会被微信识别为标签,同时对应的文字也会变成标签常见的蓝色。
文章插图
但与绝大多数聊天软件里的标签不一样,点击这个标签并不会将包含这个标签的对话聚合起来,而是会直接搜索视频号动态中包含这个标签的内容。换句话说,这个标签功能和聊天根本就没关系,只是另一个视频号动态的推广方式罢了。
文章插图
稍微回想一下,这已经是微信本月第二次在关键功能中加入视频号入口,为视频号引流了。早在11月初,就有用户在自己朋友圈顶部看到朋友分享的直播入口。虽然这个功能后来被证实还在灰度测试中,但依然引起了不少用户的反感。
那么问题来了,微信为什么要冒着被用户反感的风险,以牺牲用户体验的方式推广自己的视频号呢?
视频号成为了微信的根据地原因很简单,视频号是短视频时代下微信最重要的根据地。2012年微信公众号横空出世,尽管当时大家对这个带推送功能的订阅账号并不感兴趣,但在短短的两年内,随着微信用户数的爆发,微信公众号成为了国民资讯第一大入口:海量用户覆盖、软件无需下载,公众号的诞生让无数自媒体有了和传统媒体「平起平坐」的能力。短视频时代微信虽能保住自己「社交一哥」「国民短信」的地位,但受到抖音、快手的两面夹击,微信公众号的影响力已经有了下滑的趋势。
与2012年正式推出公众号的时候相比,现在的微信无论是用户体量、用户覆盖还是用户活跃度在世界范围内都名列前茅,在这种局面下,微信力推视频号,自然也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但很显然,比起在朋友圈顶部放直播入口或「挟持」用户对话,微信完全有办法把视频号的推广做得更加「体面」。之所以冒着破坏用户体验的风险进行推广,在我看来只有一个原因——微信「熟人社交」的模式并不适合短视频。
文章插图
与「随便加好友,反正大家都不认识」的QQ不同,微信的定位显然要「私密」或者说「真实」许多,这也是即时通讯工具与网络聊天室之间最大的不同:没有人会将自己的微信号公布在社交平台上「扩列」。换句话说,在微信通讯录里的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友」,而是「家人」、「同事」或者说「熟人」。也正因为大家都是「熟人」,那又如何实现「短视频社交」呢?在这种两边不讨好的情况下,微信最终也只好用公众号的方式去运营视频号,比如现在视频号已经支持一键添加公众号的文章链接,也将打通公众号与视频号,试图从多个方面推动用户制作优质内容。
用户体验,用户说了不算但除此之外,微信之所以愿意牺牲用户体验来推广视频号,除了涉及到微信转型外,在我看来还有另一方面的原因:微信可能「不太在意」用户反馈。
【 微信|微信悄悄更新,有了这个功能刷视频更爽了】因部分关键功能的缺失,自微信面世,来自用户的反馈就从未停歇。可能是出于对稳定的考虑,也可能是微信团队有着自己的节奏,对IM领域的几大核心功能,微信总是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无论是最早的聊天记录同步、文件转存还是后来的深色模式与电脑端登录,微信的动作从来都「慢半拍」,其中夜间模式更是逼得第一方硬件品牌亲自下场才做出适配。至于今年才加入的微信号修改,更是让用户苦等将近4年。
文章插图
但另一方面,无论是语音对讲、公众号还是后来的「打飞机」、微信支付与小程序,这些例子都证明了微信团队在策划、创新与研发方面完全有能力站在第一梯队。但为什么一个夜间模式还是要等这么多年?电脑端不扫码还是登陆不了?既然微信有能力做好,那我们只能大胆猜测「微信并不在意这些」。
在不少用户眼中,微信一直就是一个「傲慢的巨头」,一方面它已经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生活中不可取代的一部分;但另一方面,在关系到用户体验的事情上,微信又显得有些「傲慢」,颇有「我都是为了你好」的家长语气。而微信作为优点与缺点同样明显的矛盾体,经过数年的发展史,成为用户口中的「互联网巨鳄」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大家会把微信做得好的当成「理所当然」,并将微信的不足「刻骨铭心」。
- 正确|新昌消防丨听说,这才是微信新表情的正确打开方式
- 手机|原来微信一键就能拼接长图,朋友圈可发送几十张照片,涨知识了
- 试试|手机内存不够用,咋办?试试关闭微信这两步操作,轻松腾出几个G
- 微信群|社区团购的前世今生
- 纳闷|英媒纳闷:安道尔这个国家微信用户高达2000万,可只有8.5万人!
- 关注下方公|微信昵称可以加雪花了!好友看到后都懵了……
- 茶颜悦色|科技神回复丨QQ可以设置ID了,网友:逐渐“微信化”?
- QQ|QQ更新:可以自定义ID了
- 设置页面|QQ突然更新,加入了一项新功能,可以让你创建一个独一无二的QQID
- 微信广告|小程序开发者看过来 流量变现倍增的秘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