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样张:用手机的人 ISO1250 52mm f2 1/25s
文章插图
样张:建筑 ISO1000 14mm f2.4 1/35s
当然 , 可能有人会觉得 , 这样一来 , 如果是在伸手不见五指的环境中 , 那iPhone 12系列的夜景岂不是就毫无用武之地了吗?然而在熊威看来 , “在全黑的环境中使用手机拍照”本身就是违背常理的行为 , 更不具备任何摄影创作的价值 。 相比之下 , 能够准确传达出画面中的明暗变化 , “该亮的地方亮、该暗的地方暗”反而在技术上要更加困难 , 也更符合摄影师真正的创作需求 。 试想一下 , 如果上面两张照片里 , 人物的侧影细节明亮可见 , 或者天空亮得发白 , 那么观感是不是会反而比较奇怪?
为更好的创作服务 , 这或许就是iPhone的相机设计思路
是的 , 此次与我们合作进行iPhone 12 Pro影像部分评测的熊威先生 , 本身就是一位有着专业水准 , 也得到了专业赛事认可的摄影师 , 这就意味着他对于智能手机的影像表现 , 有着更高的需求和自己的见解 。 也正因如此 , 当我们询问熊威 , 为什么他从数年前就开始坚持使用iPhone作为影像创作工具时 , 他的回答除了携带方便 , 以及手机影像如今已经被市场认可这些内容外 , 事实上很可能也点出了苹果在iPhone 12系列影像系统设计方面的一些思路 。
文章插图
“其他手机当然也可以拍照 , 而且可能拍得很漂亮、很讨喜 , 但iPhone 12 Pro给我的感觉是它更适合用于创作 , 而不是单纯的记录性摄影” , 熊威这样说到 。
这是什么意思呢?接下来我们将继续用熊威拍摄的作品来进一步解释 。
众所周知 , 现在许多机型都很强调逆光成像能力 , 也就是在拍摄背景是明亮光源环境的情况下 , 依然能看到色彩清晰明亮的前景被摄物体 。
文章插图
样张:江钓 ISO32 26mm f1.6 1/1795s
这有没有意义?从日常使用和技术发展的角度来说 , “逆光成像”的确能够解决部分用户在某些场景下 , 拍摄出画面过暗和拍摄对象看不清的问题;而逆光成像的本质也就是HDR算法 , 也同样是当今智能手机影像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
文章插图
样张:骑车人 ISO32 26mm f1.6 1/1770s
但当我们审视此次iPhone 12 Pro这次的逆光样张时 , 就会发现苹果的确要思考得更多一点 。 比如说上面的样张 , 在背景强烈阳光的辉映下 , 江边钓鱼人的剪影显然比一个清晰的侧脸要更能打动人;而与之对应的 , 则是同样是站在暗处逆光拍摄 , 下面的样张中 , 骑车者却要有一个清晰的影像才能更好反映画面的主题 。
据熊威介绍 , 这两张照片在拍摄时都没有手动调节任何参数 , 完全是随手拍下 。 但同样是逆光场景 , iPhone 12 Pro却能准确“读懂”拍摄者的意图 , 让两张照片中的人物从侧面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氛围 。
文章插图
可能有的朋友会感到疑惑 , 第一张江边的大逆光照片里 , 近景的人物侧面形成剪影效果 , 会不会是因为HDR处理不到位而造成的呢?而这一点 , 其实我们从远景处的轮船和楼房就能看出答案 。 相对于背景的落日来说 , 它们同样是处于逆光位置 , 而且照说距离更远有效画面信息更少, 但这些部位却反而呈现出了清晰的细节 。 这说明iPhone 12 Pro的SmartHDR3算法 , 的确能够准确判断出逆光中的物体 , 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 , 而不是一股脑简单粗暴的“拍清晰” 。
文章插图
当然 , iPhone 12系列上明显“为了创作而生”的影像设计 , 还不只是它特殊的HDR算法 。 举例而言 , 时下许多机型都会配有独立的“微距镜头” 。 表面上看 , 这似乎给消费者提供了更多拍摄乐趣 , 但实际上只要我们稍加留意硬件参数就会发现 , 这些独立的微距镜头往往像素极低 , 甚至很多连自动对焦功能都不具备 。 如此一来 , 它们自然不可能真正用于进行细微拍摄对象的创作 。
文章插图
样张:蜜蜂 ISO32 51mm f1.6 1/1575s
文章插图
稿源:(未知)
【傻大方】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111J311252020.html
标题:iPhone 12 Pro为何“专业”,获奖摄影师给出答案( 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