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大方


首页 > 潮·科技 > >

伏羲书院 | 李星:人,标准,互联网( 三 )



按关键词阅读:


李星表示 , 其实今天的互联网的技术特征并不是ARPANET , 而是来自于Cyclades , 即“主机 , 不需要信任网络 , 所以网络不必完美 , 也不需要完美的理念” 。 最终Robert E. Kahn(鲍勃·卡恩)和Vinton G. Cerf(温顿·瑟夫)发表了著名的互联网论文 , 后面 , TCP与IP也分家了 , 这才有了后来的IPv4 , IPv6 。
04 掌故:互联网之父李星特别谈到了“互联网之父”——温顿·瑟夫 , 认为其对于互联网的体系结构与设计理念影响至今 。 李星回忆起两人交往的往事:上世纪90年代 , 温顿·瑟夫访问中国 , 早晨逛长城 , 晚上在友谊宾馆晚餐 , 跟李星聊天 。 温顿·瑟夫很好奇 , “长城有没有博物馆 , 从哪里能看到长城设计图纸?”李星向他解释 , 由于长城是抵抗敌人的军事要地 , 所以那些建筑工人完工时都会被掩埋 , 以免泄露军情 。 所以 , 如果留下图纸 , 就太危险了 。 温顿·瑟夫依旧不解 。 李星指着窗外树上的鸟窝说 , “你看两只喜鹊搭窝 , 也没有图纸啊?”温顿·瑟夫恍然大悟 , 突然说 , “咱们未来下一代互联网的协议 , 是不是也该由基因编码?”这句话让李星激动地几乎热泪盈眶 , 眼前这个人全身心都在想互联网这事 , 难怪他是“互联网之父” 。
伏羲书院 | 李星:人,标准,互联网文章插图
“互联网之父”——温顿·瑟夫
李星还举了另一个例子 。 在上世纪90年代 , 40亿个IP地址即将耗尽(当时全球60亿人) , A、B、C类分类地址 , 引发争议很大 。 正在此时 , 又是温顿·瑟夫站出来了 。 前面介绍过IETF的工程师都是衣着随意 , 但是有一个人开会都是穿三套件西服 , 那个人就是温顿·瑟夫 , 因为他是互联网之父 , 所以不会被轰下台 。 在IETF 24的会议上 , 大家因为互联网的未来设计思路是否继续沿用TCP/IP打得不可开交 , 当时只见温顿·瑟夫脱掉西服 , 拉开衬衫 , 露出力挺开放互联网的标语 , 支持工程师 , 台下顿时掌声雷动 。 “很shock , 有大师范儿 , 这就是互联网之父!”
李星说 , IETF会议常有非常之举 。 在IETF 20周年庆典时 , 第一任IAB主席 David D. Clark , 敢于拿出自己1992年前的ppt重新讲了一遍——“A cloudy crystal ball Visions of the future”:他把“ATM”臭骂一顿 , 称其为a really big elephant;他提到了Video-real-time , 结果2000年才普及了VoIP以及IPTV;他提到90s-the decade of the cyber-terroist , 预测了黑客及网络恐怖主义;最后 , 他重申了IETF的宣言:The last force on us-us , 我们拒绝国王、总统和选举 。
05 创新:太听话还是不行李星总结IETF发展史 , 感悟到 , 开放听到各种声音 , 封闭推进进程;快速与时俱进 , 慢速思考人性;市场驱动商业化 , 可扩展性造就了互联网 。 对比东西方文化 , 李星认为 , IETF的理念跟我们中国的思路不谋而合:反对独裁——民主集中制;共识代码程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关于为什么互联网的鼻祖是美国的ARPANET?他认为 , 主要包括叛逆思想、军方战略、充足经费、市场经济、精英团队等原因 。 “上世纪70年代 , 正是美国嬉皮士流行、反战思潮 , 到处都是愤青精神 , 这非常鼓励创新 。 相反 , 太听话的孩子就无法创新 。 ”
此后 , 李星还分享了自己作为CERNET线上联调的总负责人的经验 , 重申了“发送严格 , 接受宽容”等互联网设计原理在CERNET2验收时的关键作用 。 他认为 , 要想真正做到“自主可控” , 必须熟悉互联网设计理念 。
2013年 , 斯诺登事件曝光后 , 他当时供职的IAB选择了避而不谈 , 因为IAB主要专家大多来自美国 , 他们还是代表国家利益选择沉默 。 但是当斯诺登继续爆料出 , 苹果、黑莓 , 为NSA(美国国家安全局)留后门等丑闻 。 在IETF 88会议上 , 全球的互联网工程师形成了统一战线 。 当时的口号是IETF的技术必须保护人民 , 防止任何国家的政府滥用权力 。 ”他们针对下面五项提案逐一得到“共识”:第一、大规模网络监测是不是网络攻击;第二 , 面对网络攻击 , 要不要采取措施;第三 , 采取的措施是否包含不严格认证的加密;第四 , 即便在网络中有安全和监测设备时 , 还要不要加密;第五 , 为每一个不安全协议提供安全版本 。 其结论都是认可 。
此时 , 李星坦言 , 在全球互联网治理过程中 , 如何评价政府参与角色及行为影响力值得商榷 。 “实际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速率 , 是任何政府都跟不上的 。 ”所以 , 一方面 , 互联互通 , 才能有助于科研创新;另一方面 , 不良信息渗透 , 又影响社会稳定 。 所以 , 我们需要非常谨慎 , 不能把互联网治理流于口号而忽视实践 , 否则不仅浪费国家资源 , 还耽误发展大计 。 此前ATM、OSI等失败技术均为前车之鉴 。 我们需要精准施策 , 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 。 李星赞成吴建平院士的观点:在IPv6等问题上 , 要把握好开放与安全的矛盾关系 , 兼顾两者还要找到务实的解决方法 。 以此思路 , 来应对网络空间安全技术体系的机遇与挑战 。 在突破核心技术、建设网络强国的过程中 , 逐渐掌握国际标准的制定权(RFC、IPv6)、国际组织的话语权(IETF、IAB)、基础设施的掌控权(IPv6互联网 , 路由、域名) 。


稿源:(未知)

【傻大方】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111J311032020.html

标题:伏羲书院 | 李星:人,标准,互联网( 三 )


上一篇:双十一之父不是马云,而是阿里最会做业务的人,他将天猫起死回生

下一篇:在线教育+远程办公=印度PC销量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