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如今玩的,实体商场都干过,这个猫腻早被规范,如今仍在用

文|龙溪
来源|商业传奇
天下苦XX久矣!人们发现 , 很多时候只是换一种方式 , 换另一类人让大家苦而已 。
多年前 , 电商拿实体商场说事 , 除了“中间商赚差价” , 还指摘其存在很多猫腻 。 如今再看 , 他们都都抄起了实体商场的作业 , 甚至做得更过 , 包括忽悠人的猫腻 。
所以 , 他们的目的 , 确实是不想让那些人拿到超额好处 , 但既然总是有人要拿的 , 为什么不是我呢?
从昨天开始 , 某浪在头条挂着一条新闻 , 标题是“国家重拳出击 , XX、XX们瑟瑟发抖” 。 XX、XX大家一猜就知道是谁 。
电商如今玩的,实体商场都干过,这个猫腻早被规范,如今仍在用文章插图
1、二选一 , 不就是当年的撤柜吗?这篇文章里 , 提到两个近年来引起很大反响的词 , 一个是大数据杀熟;一个是“二选一” 。 前者是针对老百姓的 , 后者是针对商家的 。
所谓“瑟瑟发抖” , 是重拳出击将认定这两种行业为平台垄断 。
大数据杀熟 , 是互联网的新手段 , 很黑 , 实体商场一般不会采用 , 也没法采用 , 相反 , 他们更加一视同仁 。 互联网的人总说 , 互联网是打破信息不对称 , 让信息更加透明 , 如今人们突然发现 , 其实包括价格在内的信息 , 居然是“一人一价” , 反而没有像实体商场 , 名码标签 , 对所有人一视同仁 , 或者VIP还能拿到VIP价格和服务 。
电商如今玩的,实体商场都干过,这个猫腻早被规范,如今仍在用文章插图
你说 , 这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对于“二选一” , 商家尤其是中小商家绝对“苦久矣” 。 当年 , 商场的二选一有两种 , 一种是不允许让厂家的商品在竞争对手那里卖 , 对大品牌他们没有办法 , 但中小品牌就惨了 。 强势的商家会规定 , 如果在对手那卖 , 这边就撤柜 。 所以 , 某个竞争对手要开店时 , 招商是个难题 。 最夸张的是 , 某个商场规定 , 厂家的人不能在以对手招商处50米内出现 , 他们也会派人值守 , 一旦发现 , 对方还没从招商处出来 , 商品就被撤柜了 。
第二种厂家的商品在两家商场销售 , 但搞促销活动时 , 强势商场要求独家 , 或者要求比在竞争对手商场处便宜多少 , 一量发现在自己商场卖的价格比较在对手那里贵 , 立即以更低的价格销售 , 损失由厂家承担 。 当年董小姐一怒之下 , 从某美撤柜 , 就是因为价格被降价销售 。
电商如今玩的,实体商场都干过,这个猫腻早被规范,如今仍在用文章插图
所以后来厂商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 是不同的商场促销时 , 产品不同 ,这样就无法直接比较 。
再后来 , 电商出现 , 厂家不想错过互联网渠道 , 而网上价格又必须更便宜 , 怎么办?于是就出现了电商款 。 直到现在 , 表面看同样的商品 , 线上线下 , 产品未必完全一样 。
涨价时 , 厂家或经销商也会碰到大难题 。 所有商场都会告诉厂家或经销商 , 涨价可以 , 但必须先在竞争对手的商场调 , 他们会在看到对方调换标签后再调价格 。 这就陷入了死胡同——都要求对方先涨 , 第一个从哪来?
2、先涨价后降价 , 原价猫腻早已被规范 , 如今仍在忽略人如今在网上买东西 , 不仅是做一道数学题 , 也是做一道历史题 。 数学题就不多说了 , 也是“苦久矣” 。
历史题是指 , 很多商家会打出原价XX元 , 直降加领券等等叠加 , 到手价是XX元 , 先提价、再打折 , 给人以降价的印象 , 是很常见的猫腻了 , 估计很多人遇到过 ,网上也曝过很多类似的信息 。
电商如今玩的,实体商场都干过,这个猫腻早被规范,如今仍在用文章插图
若干年前 , 原价XX、XX折起等很多类似的标签 , 在商场也是随处可见 。 里面的道道 , 与现在的电商大同小异 。
【电商如今玩的,实体商场都干过,这个猫腻早被规范,如今仍在用】可是 , 大家有没有发现 , 有有几年 , 类似的现象少了 。 如今在很多规范的大商场 , 标原价、折扣的也不多 。
为什么呢?
因为 , 国家曾出过一个紧箍咒 。
2006年7月 , 国家有关部门曾针对《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出台过解释意见 , 专门对提价打折中的“原价”进行了解释 。 原话是这样说的:
“原价”是指经营者在本次降价前七日内在本交易场所成交的有交易票据的最低交易价格;如前七日内没有交易价格 , 以本次降价前最后一次交易价格作为原价 。 而经营者标示的价格等于或者高于本次优惠折价活动前七日内 , 在本交易场所成交的有交易票据的最低交易价格 , 属于“虚假优惠折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