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企说丨花国樑:走出一条专利性极强的温度传感器发展道路

在万物互联时代 , 最重要的莫过于感知能力 , 而感知能力则离不开传感器技术的加持 。 传感器技术被称为信息产业感知的“五官” , 以强大的神经触角与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并称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 , 广泛应用在各行各业中 。
在类型众多的传感器中 , 温度传感器是最早开发、应用最广的传感器之一 。 目前 , 中国传感器产业正处于由传统型向新型传感器发展的关键阶段 , 朝着微型化、多功能化、智能化等趋势发展 。 在追赶国际温度传感器发展水平的道路上 , 离不开老一辈企业家的躬身入局 。
近日 , 慧聪电子网采访到了国内薄膜高温温度传感器的领军企业—— 深圳市敏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敏杰电子”)董事长花国樑 , 探寻其在温度传感器拉锯战中以何优势突围 , 又带领敏杰电子走出一条什么样的发展道路?
匠企说丨花国樑:走出一条专利性极强的温度传感器发展道路文章插图
扎根行业18年 国内拓荒之路不易
相比欧美及日本企业 , 国内在温度传感器上的发力时间相对较晚 。 在80年代改革开放春风吹遍大地的时候 , 花国樑于84年大学毕业5年后到深圳一家日企电子厂做品质管控 , 掌握了日企中有关产品的品质分析、管控和改善等技能 。
“94年 , 我们发现温度传感器把温度的变化变成电阻的变化 , 而电阻的变化在大部分电器都能用上且控制好 , 表示温度传感器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大有可为 , 我们便投身到这个行业 , 同时也为国产进步做贡献 。 ”花国樑说到 。
最开始 , 我们的核心技术都来自日本的样品 , 只能用“皮毛”技术慢慢往更深的技术去做 , 从产品、质量控制方面不断着力 。 而对于市面上已经存在同质化发展的方向 , 是很难杀出一条血路来 。 花国樑创立敏杰电子从工艺方面来改良 , 往自动化生产靠近 , 把生产工艺从原先的数十道工序优化到几道 , 借势突围 。
“有这样一组数据 , 我认为我们行业一定要永远记得:90年代600mm的一条线传感器 , 外企卖12块钱一条 , 并且需要支付定金;经过我们十年的努力 , 目前已经可以实现600mm2块钱一条 , 可以做到先给货后付款 。 这是国内温度传感器在国际发展上发生的一个翻天覆地的改变 。 ”花国樑由衷地说道 。
不同于国内大多专注低端产品的温度传感器企业 , 敏杰电子正在逐步摒弃低端市场 , 往专注技术、专利性方面发展 , 颠覆传统企业发展路径 。
花国樑总结道:“我们很清楚地知道 , 产品的发展不是说简单地去取代原有的产品 , 而是通过不断地解决旧产品中的痛点 , 产生新的品种 , 创造另存的体系 , 走出一条温度传感器发展不一样的道路 。 ”
目前 , 敏杰电子一天的传感器生产产量已经大于8万只 , 但从中小企业的订单特征来看 , 往往面临品种多、单品种数量少的情况 , 这就对厂家生产质量及效率要求极高 , 所有的工序都要达到非常精准的程度 。
针对以上难题 , 敏杰电子结合实际生产经验 , 设置样板墙 , 流水生产必须严格按照样本进行生产 , 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产品高质量输出 , 解决品种多 , 单品种数量少的出货品质问题 。
“目前整个传感器市场真的千变万化 , 在芯片参数上面稍微一点不同的产品就有千差万别 。 厂商的端子、接口一堆这个在短时间内无法完全得到完全解决 。 所以我们的做法就是通过做薄膜高温温度传感器 , 做成主打的标准产品” , 具体怎么去做?花国樑进一步强调:“我们把芯片 , 长度和端子接口做到统一 , 形成市场标准 , 打破产品之间的互不兼容的瓶颈 。 ”
【匠企说丨花国樑:走出一条专利性极强的温度传感器发展道路】突破技术极限 填补国内产品空白
敏杰电子创立近20年来 , 一直在温度传感器领域深耕 , 基本上保持每年有2、3个发明专利的出炉 , 不断填补了国内外NTC温度传感器的专利起航 。 在薄膜传感器领域早在2014年 , 敏杰电子就推出了国际领先、自主研发的MJMA薄膜高温传感器 , 是目前厚度最薄、重量最轻、体积最小、表面测温温区中范围最宽、全自动生产的NTC温度传感器 。
匠企说丨花国樑:走出一条专利性极强的温度传感器发展道路文章插图
薄膜高温温度传感器的优势在于进行测温时接触面积小 , 测温速度快 , 推翻市面上常用的预判测温从而实现到实时追踪测温 。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 , 从测温速度这个方面来说 , 我们做到了极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