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数据的智慧,如何从大概念落地到小环境

本期话题:数据的智慧,如何从大概念落地到小环境
智慧|数据的智慧,如何从大概念落地到小环境
文章插图
“数据是座金矿”,这句话近几年耳熟能详。
但如果不是2020年突如其来的黑天鹅激发了疫情防控、大数据排查、社区管理、形成追踪、非接触商业等应用的迅速普及,各行各业对数据价值的认识可能还没有像今天这样深。
明略科技集团副总裁黄代恒在“预见2021”专栏的面访中,对该种转变也感受颇深。
颇有“IT极客”气质的黄代恒语速极快,他开门见山地介绍了数据价值的变化对明略科技战略路线的影响。
事实上,从2006年的互联网广告监测业务,明略科技就开始深度钻研海量数据采集、存储、计算等相关技术,到2014年时拓展了大量的新业务,例如给公共安全领域提供数据分析,给金融行业提供风控系统,给零售业提供新一代的智能化供应链管理系统及销量预测系统,给政府提供数据智能平台,为其分析决策提供智慧化服务和支持等。通过大数据分析挖掘和认知智能技术,明略科技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技术方案,得以让那些管理复杂度高的大中型企业更快地实施数字化转型。目前,政府、公共安全、工业、交通、数字城市、金融、教育、营销、广告、汽车、零售、服务业等垂直行业的2000多家客户,都采用了明略科技的的企业中台。
面向2021年的数据应用,黄代恒认为,不仅数据和AI的关联会加强,而且AI更大程度上也会嵌入到数据汇聚、加工、业务系统重构等环节里,这意味着,各种业务或者服务将前所未有地智能、透明、精准。
复盘2020:大数据的惊喜和遗憾
紫金山科技:即将结束的2020年如此特殊,在很多传统行业受到重创的同时,云、大数据、AI等产业迎来快速发展,您如何评价特殊的这一年中,大数据分析在抗疫以及各行各业中的表现,甚至是否有些环节可以说是遗憾的?
黄代恒:对政府和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来说,尤其是城市的智能化,非常突出地显现出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一方面,突如其来的疫情确实暴露了企业运营、城市管理中的一些问题,而另一方面,数据成为响应突发变化的重要手段,且国家力推新基建,也极大地推进了数据的应用。
先说疫情暴露了哪些问题。在各级部门防疫过程中,其实最需要加强的是很多情况的第一时间感知,例如排查敏感民众,进入社区、进入商场、进入写字楼通常要扫码获取健康码,而各部门下达指令,以前是逐级上报,现在是紧急情况先上报再确认,需要整个指令链响应的速度很快,整个过程都要求数据的打通,不管是感知的数据还是指令、判断的数据都要打通。
但政府响应得很快,不仅各地向民众推出健康码查询,很多政府也在讨论推出城市码,例如楼宇也将有码,企业有码,各部门机构也要有码,甚至灯杆、井盖这些设施也要有码,这些都在加速推进。
例如一个楼宇的码,不止包括其地址、物流、水电、消防、维护等信息,更包括该楼宇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的相关信息,让楼宇的管理、维护、运营、外联都更透明和先进。
新基建是个特别好的数字城市契机,城市里各类人才如何调配,医疗和教育等各类资源如何协调和投入,交通运输如何更高效率、指挥管理更透明等等,都是大数据应用的重点环节。
紫金山科技:哪些已经落地的案例非常能说明城市智能化的必要和好处?
黄代恒:比如明略帮助某副省级市下辖区建设智慧城市项目。6个月时间,通过打造数据智能平台,对接25个委办局,112类数据,实现跨部门数据共享访问数十万条/日,基于涵盖城市治理和服务等多元领域的30多亿数据,梳理出了13大主题库,并构建城市运营指标体系,利用大数据来实现对当地经济发展情况的总结判断,比如它重点扶植的几个产业包括人工智能、新能源、生化医药等。
有很多角度、很多切片的数据都有助于对经济运行情况的判断。例如一家公司自称发展良好,但是缴纳的社保数据、员工的社保数据人数没有增加,或者平均每个人缴纳的社保金额在变小,这跟企业上报的情况是不符合的。再比如一些钢铁企业限产,它自称已经限产了,产量减小,但是数据发现它污水的排放或者电力的使用还在不断增加,很有可能涉及了一些瞒报。
另一方面是加强数据判断的及时性,例如聚集了很多高科技企业的某科技园区,当地政府如何判断其发展的好不好,传统上是靠统计局或者一些计数部门,一个月更新一次发展数据,而且统计口径也有很多。但可以引入更多源头的数据来辅助判断,比如看这个园区的打车情况和订餐情况,通常中午外卖订餐量很多,且晚上9点钟之后打车人数很多,这些数据的获得需要与打车、餐饮企业合作,如果数据反映园区企业在岗情况、加班情况很多,是向好发展的一种表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