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从零起步到赶日超美,韩国如何制霸全球存储27年?( 二 )


随后三星从美日网罗大量半导体人才,不顾亏损大力投资技术研发。仅用6年时间,三星便研发出领先全球的16M DRAM,实现技术前进5代。随后1993年,三星因16M DRAM量产跃居存储芯片市场第一,从此蝉联至今。
全球|从零起步到赶日超美,韩国如何制霸全球存储27年?
文章插图
韩国三星DRAM技术能力变化过程
扩张存储器市场,三星有一大杀招——押注“逆周期定律”。当存储器市场不景气,其他企业削弱投资、减少生产时,三星反其道而行之,冒着血亏的风险继续投资和扩大生产规模,通过规模效应压低成本,进一步加剧行业亏损,逼对手纷纷出局。
这种逆势扩张策略,三星在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以及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均曾实施。
经过二十几年的竞争,内存生产厂家从上世纪80年代的四五十家,到2008年仅剩韩国三星与SK海力士、德国奇梦达、美国美光、日本尔必达五家。2008年内存价格再次暴跌,几年后奇梦达、尔必达先后破产,韩企迎来全面胜利。
全球|从零起步到赶日超美,韩国如何制霸全球存储27年?
文章插图
2008年金融海啸后经济前景未明,三星仍加码于资本支出与研发费用。
强大的市场调研能力也至为关键。三星充分发挥丰富的市场调研能力,将优秀人才提拔为市场调研专员派往各个国家和地区,准确把握市场变化和需求,为经营决策提供参考。
信息收集带来的精准数据分析,辅助三星预判到时代更迭带来的空前机遇。90年代个人电脑(PC)取代大型机成为主流,DRAM需求发生变化,日企陷入创新窘境,被韩企用更加便宜、小巧、方便的技术战胜。
日企尔必达依然遵照先前的生产逻辑,近乎病态地追求均一性和高成品率,却忽略了相较于高品质,低成本和高规模才是PC用DRAM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这给三星等不拘泥于高成本率的韩企一个巨大的机会,三星采取四代产品同时研发的策略,致力于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每颗DRAM芯片的成本,至于成品率,提升至能满足市场需求的水准就足够了。通过大批量生产廉价DRAM,三星很快在市占率上超过日企。
全球|从零起步到赶日超美,韩国如何制霸全球存储27年?
文章插图
1970-2013年各种机器迭代
除了自己做研发生产,韩企还投资竞争对手。
2017年,日本最大的集成电路公司东芝存储器是全球第四大存储芯片巨头、第二大NAND闪存芯片巨头,然而因为东芝集团的巨额亏损,东芝存储器被以180亿美元卖给美国贝恩资本主导的联盟,全球第二大存储芯片商SK海力士也顺势成了东芝存储器的股东。
如今的三星和SK海力士,坐拥全球最先进的存储器技术和产能,即便面对不稳定的周期变化,依然能呈现出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姿态。
三、角逐中国市场,持续加固优势【 全球|从零起步到赶日超美,韩国如何制霸全球存储27年?】无论是日企赶超美企,还是韩企赶超日企,这些逆袭的故事,都给亟待实现我国半导体产业自主可控的梦想埋下了希望的种子。
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国和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消费市场,中国大陆对存储芯片需求旺盛,且依赖进口的程度仍相当高,为以三星、SK海力士为代表的国际存储芯片玩家贡献了相当丰厚的收入。
全球|从零起步到赶日超美,韩国如何制霸全球存储27年?
文章插图
2015-2019年间,三星和SK海力士在中国的营收(来源:彭博社)
但当中国资本开始为自主可控争取更多可能时,韩企的危机意识油然而生。
2015年7月,紫光集团向美国美光提出230亿美元的收购邀约,然而美光以担心被美国政府阻挠为由拒绝了这一交易。
走收购外企的捷径不成,那就自己造。从2016年起,福建晋华、合肥长鑫、长江存储三大国产存储芯片企业均陆续投资发力,砸千亿级资金,兴建DRAM或NAND Flash芯片生产线。
这令韩企感到空前的警惕。
可以看到,过去几年,三星、SK海力士正持续采取一些措施来巩固自己的地盘。
其一,控制产能,避免存储芯片价格下滑。
韩国存储芯片巨头是控制产能、玩价格战的老手。他们拥有充沛的资金,能游刃有余地抵御市场低迷,还擅长通过控制产量影响市场。
十年前欧盟委员会曾向包括三星、SK海力士、英飞凌、日立、美光在内的10家内存制造商开出3.31亿欧元罚单,原因就是它们操控了内存价格,而美光由于当了污点证人被免于处罚。
2018年7月,三星被曝通过控制内存产能来延缓内存降价,外媒Semiwiki报道称,这一举措导致一些半导体设备供应商的设备出货量短期内下降了10-25%。2019年三星、SK海力士以及美国美光均考虑通过减产弥补降价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