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狂欢,自动驾驶“钱”进中局( 四 )


今年5月 , 软银愿景基金领投滴滴自动驾驶公司5亿美元 。 9月份 , 智行者科技宣布完成数亿元的C+轮投资 。 10月26日 , 吉利控股集团战略投资、独立运营的汽车智能公司亿咖通 , 完成由百度领投、海纳亚洲创投(SIG)跟投的A轮融资 , 总融资额13亿元 。 11月份 , 自动驾驶初创公司小马智行被曝出已完成新一轮2.67亿美元融资 。
自动驾驶站在风口的时候 , 资本盯得很紧 。 只要说你要做自动驾驶公司 , 立刻就可以拿到一笔融资 。 一位创始人向燃财经回忆说 , 几年前 , 投资人们根本不需要他们过多表述什么 , 到公司转一圈 , 样车上一坐 , 就敲定了投资 。
在自动驾驶最火热的时候 , 据说 , 百度楼下聚集了大批挖人的人 。 当年的百度 , 堪称国内自动驾驶公司的“黄埔军校” 。 倪凯成立了无人驾驶公司HoloMatic;王劲目前成立了中智行公司 , 当初被王劲挖走的百度自动驾驶事业部首席科学家韩旭在文远知行;王劲从谷歌招揽进百度的编程天才“教主”楼天城 , 曾是百度最年轻的T10 , 也和前百度首席架构师James Peng创办了自动驾驶公司小马智行Pony.ai 。 2017年4月 , 百度硅谷研究中心无人车团队的佟显乔等三位工程师成立自动驾驶公司星行科技Roadstar.ai 。
但风口过后 , 市场正在趋向理性 。 2019年的资本寒冬中 , 自动驾驶领域也传出了明星创企资金链断裂、清盘、商业化计划延迟等一系列坏消息 。 包括Drive.ai、roadstar.ai等当时的明星创业公司 , 都已经销声匿迹 。
“自动驾驶行业研发周期长、核心技术壁垒高 , 需要大量时间和资金支持才能发展和产品落地 。 ”青桐资本投资总监霍婷洁说 。
【万亿狂欢,自动驾驶“钱”进中局】这条创业赛道已经到了洗牌的前夕 。 能够居于前列的公司 , 都必须拥有极其强大的融资能力 , 而融资大多在亿元级别以上 。 小额融资 , 已经无法再支撑技术的升级和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的实现 。
造车 , 远比手机制造要更加复杂 , 难度也更大 。 在上游的汽车制造商们 , 显然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 自动驾驶行业能够做下去的前提 , 是解决方案提供商们和车企、零部件厂商、测试机构等 , 能够紧密合作 , 达成一个合作的生态 。
相比起初创公司 , 似乎百度、滴滴等大公司的赢面相对更大 。 但是 , 机会对于创业公司们来说 , 也并非不存在 。 创业公司们 , 也成为车厂们的“人才”基地和合作方 。
今年8月 , 蔚来汽车引入了原自动驾驶公司Momenta研发总监任少卿 , 主管自动驾驶研发业务 , 向蔚来汽车董事长、CEO李斌汇报 。
“做自动驾驶 , 对高端研发人才的要求极高 。 ”陈昱说 , “但是 , 车厂的薪资体系 , 未必需要承担这部分的投入 。 其次 , 汽车工业已经形成了非常成熟的一套标准体系 , 实际上这对技术的快速创新和迭代速度而言 , 是有影响的 , 很难快速推出颠覆性的产品 。 因此 , 在自动驾驶方面 , 它们也更愿意通过公司之间的合作 , 以及外部投资的方式 , 以其他公司作为技术提供商 , 来参与这个行业 。 ”
一位投资人也透露 , 对于车企而言 , 内部机制也限制了它们在研发上的推进速度 。 而在合作方的选择上 , 对于滴滴百度这样的大厂和创业公司相比较 , 它们也更加谨慎地下注 。
“相对而言 , 它们反而更乐于和创业公司合作 。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 , “百度的精力太分散了 。 而且创业公司的服务也会做得更加到位 。 ”
落地商用的时间表这场无人车豪赌 , 最终的终局如何 , 还是要看自动驾驶技术 , 何时才能实现真正的商业化落地 。
但目前业内形成的共识是 , 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还需要时间 。
在今年9月的百度世界大会上 , 李彦宏给出的预测是 , 未来5年内 , 自动驾驶将全面商用 , 中国的很多城市拥堵将大大缓解 , 不再需要限购限行 。
从研发的场景来看 , 阿里和美团的自动驾驶技术研发 , 主要聚焦于物流配送场景;而对于百度和滴滴而言 , 衡量自动驾驶的投入和产出之后 , 投入了国内外最为看好的Robotaxi模式 。
瑞银集团曾预测 , 到2030年 , 全球自动驾驶出租车市场的规模可能超过2万亿美元 。 也因此 , Robotaxi被认为是最具有价值的自动驾驶商业模式之一 。 但即使如此 , Robotaxi的商业模式也仍然并不成熟 , 目前无法盈利 , 必须要资本来输血为生 。
万亿狂欢,自动驾驶“钱”进中局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