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轮效应|孩子的需求家长总满足有什么后果懂得拒绝的孩子未来更优秀
"妈妈,我要这个,你给我买。"
"你就给孩子买一个好了,又没多少钱。"
"你这做爸爸的,怎么这么抠门?"
……
类似于这样的话,在生活中很常见,宠溺孩子是父母的本能,通过满足孩子的欲望让他们开心,与此同时,父母也能从中得到一种特殊的满足感,但是,正如很多人担心的那样,如果不管孩子提出什么要求,家长都去满足,很明显,这属于"纵容"。
不过也有人觉得,不就是满足孩子的愿望么,每一位父母都在做的事情,后果哪里有我们想得那么严重?
文章插图
01
徐青青从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老人的习惯大家都知道,不管孩子要什么东西,只要有条件,都第一时间去满足。
家里的玩具堆成了一个小山,零食也从来不断,孩子想吃饭就吃饭,不想吃饭就不吃,幸好基因好,不然青青肯定是一个大胖子。
前段时间青青的妈妈放假回老家,结果被闺女气得不轻,孩子都5岁了,上街还一直要抱,不然就赖在地上打滚,大喊大叫,还撕扯她的衣服。这让要面子的妈妈无法接受,怒极之下,狠狠打了几下,不料孩子回家就找爷爷奶奶告状。
"你这一回家就打孩子,想不想过日子了?"老人很愤怒,根本不听儿媳的解释,面对老人的咄咄逼人,青青妈妈只能选择沉默,她很担心这孩子的未来。
文章插图
诚然,孩子还小,需要家人的"偏心",这可以理解,但如果关爱的程度超过了限度,就会出现问题,这可不是小事情。
02
被宠坏的孩子,父母要担心"棘轮效应"
"棘轮效应",这是经济学家杜森贝利提出的一种心理性消费习惯,它指当人养成消费习惯之后,其趋势具备不可逆性,特点在于向上容易,向下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习惯了大鱼大肉,偶然性的回归乡村,那是一种享受,但如果要求长期吃糠咽菜,别说孩子了,大人也受不了。
文章插图
其实"棘轮效应"在心理层面的危害性更大:
1、心理承受能力差
没有天生的坏孩子,所有的恶习,都是后天教育的结果。
所谓的"熊孩子",只不过是从小接受的教育不对,由此养成不好的行为习惯,一个孩子如果从小就一直在"想要——被满足"这样的模式下长大,就很容易形成惯性思维,在他们的认知里,成功才是常态。
可谁能保证一辈子一帆风顺?一旦遇到困难,这类孩子就会变茫然,不知道做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处理,一旦出现最坏的结局,他们很容易心理失衡,出现崩溃、大哭、暴饮暴食等病状。
文章插图
2、性格自我
在家,孩子享受到的是皇帝般待遇,家长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都会尽可能满足孩子,哪怕不能满足的,也会跟孩子商量,并且伴随补偿措施,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会比较"自我"。
"贪婪"与"自私"是人类的本能,在他们的认知里,满足自己才是最关键的,如果父母的教育跟不上,很容易造成孩子变"自私",不受欢迎,毕竟没有人喜欢跟太过小气的人相处。
不合群的后果非常严重,长期一个人,往往会让人由于孤僻而变得极端,内心充斥着暴力冲动,有些孩子甚至有可能因此走上犯罪道路。
文章插图
懂得拒绝孩子,未来更优秀
现实状况:身边的一个朋友,他家小孩,虽然只有4岁,可是能说会道,要只是聪明也就罢了,我们可以将其归咎于天赋问题,毕竟父母都是老师,关键是那孩子情商还特别高,懂得安慰人,还喜欢谦让,跟比他大的孩子在一起,也能表现得像个"小大人"。有一次我见他将最喜欢吃的西瓜让给了一个6岁大的小女孩,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男的就得让着女的。"
当时我惊为天人,这么小的年纪就知道"谦让女性",这以后找对象肯定不愁。向朋友取经,这么好的娃是怎么教出来的?
他是这么回答我的:"还能怎么教?你对孩子坏一点就好了,你们就是太惯着孩子。"
后来我才知道,他所说的坏,不是打孩子,而是"拒绝"孩子。
文章插图
▼
- 孩子|抱孩子手腕疼
- 赶快|孩子有积食,发育会“慢半拍”,医生坦言:别吃药,赶快食疗
- 左撇子|孩子左撇子需要纠正?儿科医生提醒:胡乱折腾,可能会影响他发育
- 孩子|孩子不讲话,是大器晚成还是语言发展有问题?
- 妈妈|会做这5件事的妈妈,培养出的孩子都很优秀,看你是不是这样?
- 从来不|上幼儿园“从来不哭”的孩子,家庭有这3大优点,孩子受益终生
- 浪费|“扔了怪浪费,给你家孩子穿吧”,宝妈假意收下后,第二天就捐了
- 有钱|不管有钱没钱,秋天多吃2种食物,大脑营养足,孩子成绩会更好
- 方法|孩子不好好吃饭,父母愁,试试那几个方法,或许你不用追着孩子喂
- 方法|孩子不想去幼儿园?家长别只会鼓励,试试这5个方法让他快速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