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智库|王晓鲁:“十四五”应着力市场化改革


“十四五”不应以追求短期经济增长率为发展目标 , 而是要推进改革开放 , 消除体制障碍 , 完善市场调节 , 纠正结构失衡 , 重点改善民生 , 创建和谐社会 , 为迈向现代化准备好关键基础条件 。
1.公平竞争的市场才是有效率的市场
公平竞争才能优胜劣汰 , 才能提高效率 。 因此必须对国企和民企一视同仁 , 对大中小微企业一视同仁 。 应在准入、贷款、政府补贴和政策扶持等方面进行彻底的公平性检查 , 清理各级政府、银行等机构按所有制划线、差别化对待和歧视性政策及例行做法 。 促进竞争 , 减少垄断 , 减少行政干预 , 减少市场准入限制 , 撤除对低效企业的保护 , 形成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法治健全的营商环境 。
民营经济事实上早已在经济中占有主体地位 。 而宪法中关于“以公有制为主体”、以“生产资料公有制”界定社会主义的提法至今没有做与时俱进的修正 。 这已与改革开放以来的新形势不相吻合 。 “十四五”期间如能做出调整 , 将有利于落实公平竞争原则 , 有利于消除民营企业关于不平等地位和“再国有化”的忧虑 。 也可以避免某些思想僵化的人利用这些提法否定改革成果、扭转改革方向 , 所谓“民营经济退场论”就是一例 。
2.保持货币中性 , 降杠杆 , 除泡沫
扩张性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只能作为短期调节手段有限应用 , 不能长期作为推动增长的手段 。 这已被经济学理论和实践反复证明 。 长期用刺激政策推动增长 , 必然导致结构失衡 , 妨碍长期增长 。 在已面临严重结构失衡的情况下 , 更应严格限制刺激性货币政策和政府投资扩张政策 。 我国资本形成率持续过高 , 消费率过低 , 财政政策的重点应从扩大投资转向改善民生 , 并允许市场通过自发调节恢复均衡 。 在缺乏合理投资机会的情况下 , 市场导向的企业减少投资是理性的自发调节 。 在调节过程中应准备承受短时期的低增长 , 以恢复长期均衡 , 而不应轻易用刺激政策来阻止这种市场调节 。 所谓“逆周期”政策 , 不应当是反市场政策 。 为此 , 货币政策需严守中性 。
3.改革财税体制 , 转变政府支出 , 完善公共服务
首先 , 积极财政政策重点应从投资扩张转向改善民生 , 解决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缺失 , 促进新城镇居民安家落户和社保全覆盖 , 促进消费 , 带动内需 。
其次 , 改善政府支出结构 , 重点转向民生 。 目前政府支出中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和行政性支出比重过高 , 用于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相对不足 。
其三 , 改革转移支付制度 , 提高再分配的有效性 。 大幅减少专项转移支付 , 按各地常住人口数设置全国公共服务最低标准 , 与一般性转移支付对接 。 例如公共教育支出应设立大中小学教学设施和生均支出最低标准 , 落后地区财政教育资金不足部分 , 由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 , 按各地在校学生人数补足 。 公共医疗支出应根据各地常住人口数设定公立医院数、医生数、病床数和医疗卫生费人均最低标准 , 地方财政不能满足最低标准的部分由转移支付补足 。 中央对地方的一般性转移支付体系 , 应根据这些标准重新设计 , 以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 , 促进改善民生、缩小地区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