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张小龙 虚拟键盘 内测 输入法 插件 隐私 用户 键盘 聊天记录 微信键盘
五、运营成本危机
资源空置导致的成本虚高,这就是实打实的硬花销了,各司内部都有详细的比例数据。
a. 自身管理对资源的浪费,就是员工懒惰和流程缺失。
在大云里,各种衔接失败导致机柜带宽空置,库存闲置但采购新品,每次采购必加急,缴纳关税环球万里的例子太多了。
这一块大云得像中小云学习,中小云在此事上的抠门精细,确实是个核心竞争力。这些粗枝大叶的懒惰不仅仅是浪费钱,还会毁掉大云的定制化实施能力。
b. 客户需求过度弹性,承接失败就是平台故障,承接成功就是平时闲置。
所有的IaaS和PaaS资源(不仅仅是带宽)都是峰值付费和错峰盈利的,错峰是一门技术和艺术。
对于独立撑起峰值的大客户,他们的主要价值是维持采购规模;这需要销售体系去评估取舍。
大批量资源是稀缺紧俏资源,产研体系要勇敢和明确的拒绝服务来减少过载故障,其产品设计也应该侧重如何灵活错峰减少闲置。
c. 采购账期和收款方式无目标不合理,把云计算做成了垫资生意。
国内云经常出现供应商给n个月账期,但大客户要n+1个月账期。如果对账模糊失误,客户财务会再拖半个月才付账。随着某些核心产品的营收规模越来越大,云厂商垫资成本和坏账风险也越来越大。
某些云至今是多产品混在一起算垫资成本,客户对账单也屡屡出错但无人问责;至于坏账管理,除了给销售罚款还能做什么?
d. 云原生不是产品革新,而是资源运营的更大挑战。
云原生会让资源性价比差、调度效率低、客户互信差的云平台加速死亡,让优质云平台更理直气壮的做生意。
以现在国内公有云的运营效率,这就是一场死亡淘汰赛,只希望云原生的普及能慢点再慢点吧。
六、人力成本危机
人力成本危机很简单,不用算比例和趋势,只看数字乘以人头就行。
几个国内云的公开信息都差不多,平均人力开销就是每人每年50万。
假一个公司有2万员工,这代表一年有100亿的人力开销。如果此云以净利转正为目标,那毛利率要设置多高,销售额要反推出几百亿?
2019年某中型云裁员40%,内外人心惶惶;但我和该司核心员工明确表示,等三个月看看,一分钱销售额都不会往下掉。大家是否听说过,哪个云因为销售和产研离职而导致业绩失常了?
七、千亿学费的共识
从2014到2021,这7年云厂商少说也烧了千亿学费,至少烧出来两个共识和一个思考。
a. 不再YY高利润。
一些早期云从业者是IOE转岗,他们的习惯规划着垄断后可以有高利润。
过去IOE能有那么高利润,那是因为客户没得选,现在他们早被大客户采购砍得没脾气没信心了。
所有的毛利都来自客户的让利,中国IT业不可能也不应该复制外国同行的高毛利,那是对非IT群体的剥削和歧视,有违共生之道。
b. 奋力烧钱也烧不出垄断。
一些早期云从业者是ToC转岗,他们的成功路径是烧钱做出垄断,然后再说然后。
专业性客户根本不认品牌和垄断;你们都无法强制自家程序员用自家网站和APP,客户同样有精明强悍的技术执行团队,客户老板的影响力可能比你家还大。
这个错误共识最大的伤害是坑了CDN,CDN是我见过最完美的云产品形态,仅仅因为一群云厂商要刷营收数字,CDN产销研的信心都被打崩了。
c. 关于低毛利和高净利的思考。
我读《创新者的窘境》,最大的收获就是,高毛利在掩盖着公司内部的各种效率和能力问题;传统软件厂商在云战场上毫无建树就是明证。
当我们将毛利降低到合理范围内,仍然可以提高自身效率降低自身成本,这一套高净利运转体系才是一个云厂管理层的核心竞争力。
即使中国云厂商研发出了远超海外友商的技术,我们无论是国内纷争,还是开拓亚非拉,反攻欧美日,我们也应该走低毛利共生、高净利自给自足之路。
这段话听着有点耳熟,搞通信和网络的那几个厂商,就是顺着这条路走了几十年,他们的技术已经比海外先行者更好更强了。
八、危险背后的机遇
我用危机来形容凛冬将至,是因为这危险之后就是机遇,冬天来了春天也就不远了。
a. 摆脱必须烧钱的共识,让公有云变成正经生意。
有些除了烧钱啥都不会的竞争者,他们所倚靠的就是“行业上限极高、日后必能暴利”的共识;这个共识强迫理性云厂商跟进烧,偶尔传出“扩张太慢了不想投你”、“集团只看营收增速”的威胁。
稿源:(虎嗅APP)
【傻大方】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11149604532021.html
标题:厂商|公有云成本危机( 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