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上去|“你的孩子看上去真好欺负……”

1
因为儿子上幼儿园的事,闺蜜和家人闹崩了。
她儿子今年四岁了,早已经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可闺蜜说什么都不愿意送儿子去幼儿园,一再表示自己可以教儿子。
追根究底,闺蜜是因为担心儿子在幼儿园会被别的小朋友欺负。
因为平时生活中,她儿子是一个典型的“受气包”。
在游乐场,喜欢的车子被别人抢了,他只会傻愣着;玩蹦蹦床被别人挤下来了,他就去玩别的东西;自己堆的积木城堡被别人推倒了,他只会哇哇大哭。
如此“不省心”的孩子,她是无论如何也不放心让他待在幼儿园的。
孩子被欺负,这是很多父母都不能忍受的事。
像闺蜜儿子这种“招欺负体质”,并非是天生自带的,而是和父母的教养方式分不开的。
换句话说,要想让孩子有一张“不受欺负”的脸,父母的教养方式非常重要。
有这么三种孩子最容易被同伴“欺负”,父母可以对照日常的教养方式,对号入座一下。
看上去|“你的孩子看上去真好欺负……”
文章插图
2
① 懂事听话的孩子更容易被欺负。
在别人眼里,闺蜜儿子是一个“天使宝宝”,听话是他最大的优点。
有一次,我带儿子言宝去闺蜜家玩。言宝这个“车控”,一看见那么多的车,手和脚都不听使唤了,不经过小主人的同意,直接上手了。
我看到闺蜜儿子脸上有一丝不悦,他刚想去阻止言宝,便被妈妈霸道地拉住说:“小哥哥是客人,你要热情一点,不要不懂事。”
因为不愿意分享自己的玩具,而遭到了妈妈的指责和批评,这会造成孩子的物权意识被破坏,界限感也随之消失。他们会认为,自己的东西别人可以玩,甚至是被占为他有。如果我不这样“配合”,我就是不听话的孩子,不是乖孩子。
心理学关于人心理功能的防御方式有很多很多种,大部分人是通过强硬防御他人让自己舒服,但是有一部分“好人”,运用的防御方式是自我攻击和自毁。
因为“好孩子”的包袱,孩子变得不会保护自己的权益,成为了“吃亏”一族,看似与世无争,其实已自带“被欺负”的气质。
所以,宁可孩子熊一些,也不要他太听话,是让孩子不容易被欺负的第一步。
看上去|“你的孩子看上去真好欺负……”
文章插图
② 不被父母认可的孩子容易被欺负。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低温烫伤”。
这种伤害最容易出现在父母和孩子之间。
如果父母总对孩子进行否定教育,不认可、不接纳孩子的种种,就会导孩子的低价值感、自卑,更可能一辈子都无法痊愈。
被父母的言语“烫伤”过的孩子也有一张“受欺负”的脸。
小时候,邻居家的小男孩因成绩不好,经常被父母骂,说他比猪还笨,脑袋里装的都是浆糊。 父母骂得很大声,左邻右舍都听得到,这让男孩感觉很丢脸。 可妈妈却洋洋得意,认为自己在教育孩子的事上很认真,围观的越多她越开心。
可是,每逢中秋节,孩子们在一起扎灯笼,从来都不带这个小男孩玩。甚至,他在旁边看都会被几个男孩子揍。因为大家从来不担心揍了他会有什么不好的后果,因为在家他也是挨打最多的那个孩子。
有很多次,我都看到这个孩子被同伴排斥、被打后,蹲在墙角自己抹眼泪。
不被父母尊重和接纳的孩子,就会变成一个无助的弱者,面对别人恶意对待自己,不会反抗,甚至会认为别人欺负自己不是错,而是因为自己不够好。
所以,即使孩子犯了错,即使父母再怎样生气,也不要当众责骂孩子。
孩子不但同样需要面子,更需要被同伴的认可和尊重。
一个经常被父母“欺负”的孩子,也更容易被其他人欺负。
看上去|“你的孩子看上去真好欺负……”
文章插图
③ 不被父母重视的孩子也容易被欺负。
心理学家威利·詹姆斯说过一句话:“在人类天性中,最深层的本性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重视。”
不被父母重视的孩子,他们心里会内化为一个不配被爱的自我。这种自卑感,会让孩子在遭受欺负的时候选择忍气吞声。
一个男孩和小伙伴在一起玩,因争夺玩具起了争执,被其中一个小朋友打了,他难过地跑到父母的身边,希望得到安慰和支持。可碍于熟人情面的父母,却只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
“没有关系,不疼的,他又不是故意的!”孩子还想跟父母说点什么,却被父母一把推出去:“快去玩吧,别磨磨唧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