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大数据:地震速报预警的“幕后英雄”

天津北方网讯:地壳每天都在运动,这意味着看似平静的地表下,时有地震发生,只不过绝大多数地震震级都非常小,普通市民很难察觉。但那些在天津市民脚下不被感知的微小震动,都被布局在本市的200余个地震台站所“捕捉”,每秒在上下、南北、东西三方向采集到的300个数据被24小时不间断地实时传输至地震台网中心。在大数据的助阵下,地震台网技术人员可以通过综合分析进行速报和预警,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服务,提前化解风险。
走进位于市地震局的地震台网中心,首先看到的是一排排硕大的机柜和数十台电脑。地震监测预报中心主任邱虎告诉采访人员,作为全国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试点单位,市地震局在地震台网中心部署了地震速报、地震烈度速报、地震超快速报等多套数据处理业务系统。
“市地震局建成有人值守台站8个、无人值守台站201个,地震动监测站点203个、地球物理场监测站点46个,拥有273个地球物理观测手段,布设专业仪器设备372台套,组成‘立体化’的观测台网。同时,为更好地监测天津和周边地区有可能会造成影响的地震,市地震局的大数据平台已先后接入北京、河北、山东、山西、辽宁等省市的600多个台站,这些台站数据也回传到平台,地震台网技术人员以此进行分析预判,为政府部门及公众提供准确及时的地震信息服务。”邱虎说。
通过“地震站网全流程一体化监控平台”看到,密密麻麻的监测站点分布在本市不同点位,监测数值等相关数据可以实时调出,“我们每天进行巡检,如站点发生设备故障会自动报警,平台也能显示故障详情,地震局专业维修队伍会在第一时间予以排除。如果是网络传输问题,通信运营商也将随时处理,这样就能保证各项地震监测数据准确、及时回传。”正在邱虎讲解平台运行情况时,后台突然发出警报,立刻有工作人员查看和处置。“我们的工作人员24小时值守,如果某地发生地震,会通过对台站监测数据的分析处理地震的发生位置、时间和大小。”他说。
地震|大数据:地震速报预警的“幕后英雄”】据介绍,市地震局的地震速报系统,可实时接收处理辖区及周边地区189个测震台站数据,实现对区域内地震活动的监测、速报、编目和地震数据共享。目前已构建起由基本站、基准站和一般站融合形成的区域地震预警网,建成地震超快速报系统,具备震后10秒内发布预警首报、30秒内地震超快速报、2分钟内自动地震速报、8分钟正式地震速报的能力。(津云新闻编辑孙畅)
<script>window.FWBA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