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别人家的爸爸”:面对青春期男孩,我怎样用孩子听得进去的方式与其沟通


面对|“别人家的爸爸”:面对青春期男孩,我怎样用孩子听得进去的方式与其沟通
文章插图
面对|“别人家的爸爸”:面对青春期男孩,我怎样用孩子听得进去的方式与其沟通
文章插图
文 | 俞恺图|unsplash
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到长大后侃侃而谈,获得复杂的语言表达能力似乎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然而,怎样用创意的方式进行表达却并不容易。大到竞选总统,小到家庭教育,听众都很容易厌倦陈词滥调。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我已经在创意表达的路上摸索了很久。
在儿子小满还没满月的时候,我就买了一本《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买回来当天就看完了。当时信心满满地认为我可以轻松驾驭书中所罗列的那些方法,事实当然不是这样——
小满上幼儿园中班的时候,我已经体会到了“怎么说他都不见得听,怎么听他也不太想说”。
面对|“别人家的爸爸”:面对青春期男孩,我怎样用孩子听得进去的方式与其沟通
文章插图
最近,我又从书架上取下这本书,它跟我已经相识了十二年,可是每次读它,都能有一点新的启迪。
首先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对孩子赞赏的表达。
根据作者的建议,如果我们想鼓励孩子相信自己,就需要避免一些带有“评价”含义的词,比如“好”“好极了”“真棒”。相反,我们应该描述自己看到的,比如,“哇,你的球从那么刁钻的角度入网了!”;或者描述我们的感受:“我喜欢你画的《田野春歌》,它让我感觉安详愉悦”。
这种描述所看和所感受的方法,带来的结果不可思议,不仅肯定了孩子的努力,还帮助他们相信自己。
当然,我最欣赏的是作者在“描述性赞赏”中引出的另外一种方法——用一个词总结你看到的。
“你坐在那里一直把书看完,中间没有起身喝水上厕所,这就是我说的坚持”,“我看你咽了咽口水,最后还是把这块糖给了妹妹,这就是意志力”,“你没有把失败的原因推给别人,而是在自己身上找不足,这就是反省”。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表达方式也很有创意,那就是在面对孩子的错误时,不去指责那个错误,而是换个角度,告诉自己:不管他完成了多少,向孩子描述他们已经完成的部分。
与其指责孩子吃早餐花了那么长时间还没有结束,不如告诉他:“你已经自己穿了衣服,刷了牙,洗了脸,就剩下早餐了”;与其恼怒孩子十道题只做了两道,不如这样说:“这么难的题目你都完成了前两道,看样子你正在努力的做!”
如果我们真的找不到可以称赞孩子的地方,那么我们可以帮助他,让他意识到自己犯的错也是一次重要的发现。
孩子失手打破了一个杯子,我们当然不能假装兴奋地抚掌欢庆,也不能当作什么都没有发生,而是可以对着有点失神的孩子,略带夸张地告诉他:“喔,你有了新发现!”
孩子会问:“什么新发现?”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告诉他:“走路的时候身体摇晃,杯子和手的接触面积太小以至于摩擦力不足,在地球重力的作用下引发了一次自由落体运动,玻璃杯因为与地面的碰撞发生解体,期间产生的能量使玻璃的碎片溅射四方……”
我相信,这个表达比指责孩子的错误更能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幽默感。
总之,不管孩子做对做错,父母的话出口前都得“走心”。
面对|“别人家的爸爸”:面对青春期男孩,我怎样用孩子听得进去的方式与其沟通
文章插图
小满今年快13岁了,直接说教威力已尽。我发现假手于某本书、某个综艺节目,甚至是某部动画片,并配合融洽环境和所观看内容烘托出的特定主题,有些事情更能自然表达出来。我把这样的沟通也列入到需要学习的创意表达中。
去年夏天,我有感于小满学了7年钢琴,对音乐还是提不起兴趣,感觉他学钢琴是为了弥补我没有接受过正统音乐教育的遗憾(而我的父母是大学音乐系教师)。在他身上我完全看不到音乐带给他的激情,那种享受旋律的忘乎所以的神态。
看着他深入宝山多年,却对里面的宝贝置若罔闻,我心里很着急。无论如何讲理、煽情、换老师,小满已经决定不再学琴,那架从小就弹的钢琴像是认识了很久的陌生人,琴盖不再打开,家里也不再有熟悉的琴声。
一次自驾旅行的路上,我们一起听一个音频节目,主持人在介绍《乐队的夏天》,分析每个乐队的特色,每个乐队成员的个性,还有每个乐队背后的成长故事。我听到很多青年时代耳熟能详的乐队名字,突然意识到就算过了这么多年,它们的歌声也一直在我心里,从未离开。很多曲子第一句刚唱出口,眼泪就不由自主地流出来,让人回忆起过往的点点滴滴。那种直击人心的歌词,表达无可比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