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孩子每一句“你爱我吗?”,背后都暗藏秘密,三“多”让他感受爱
闺蜜说柚子3岁4个月的时候,总是会做一些比较奇特的事情。有天早上起床爷爷准备带柚子去小便,但他说要尿在床上,并且照做了。柚子突如其来的操作让爷爷有些生气,在帮柚子穿衣服的过程中,爷爷都没有说话。
柚子看着爷爷一言不发的样子,开始不停地问:“爷爷你爱我吗?”爷爷没有回应,便一直在问。最后爷爷被问的有点烦就说了一句:“床上的尿什么时候干,我什么时候爱你。”
文章插图
“而且你知道吗?不止是这件事情,他经常做一些我不允许的事情之后,就会黏着我不停地问‘妈妈你爱我吗’?我觉得他的做法就是挑战权威”。闺蜜接着说。
听后我问:“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他做错事情?”
“是的,这种情况比较明显,有时候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应对。”闺蜜有点无奈地说。
不到3岁的柚子,经常性地做一些家长不允许的事情,事发之后又不停地询问是否爱他。我认为这种情况没有涉及到“挑战权威”的方面,因为平时闺蜜与家人对于柚子的管教相对来说比较宽松。
所以,主要因素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想要引起家长的注意,另一方面是在试探你对他的爱是有条件还是无条件的。
每一句“你爱我吗”背后都藏着不同的秘密
从孩子有自我意识,有爱的感受后,很多时候他们都会问家长一句:你爱我吗?作为父母我们都是爱孩子的,但当孩子提出这个疑问的时候,大部分家长会说:“傻孩子,爸爸妈妈当然是爱你的”,那么,你可知道孩子提出这句疑问,背后有着怎样的不同想法?
文章插图
第一种类型:故意犯错,引起家长的注意
像柚子这样故意犯错,然后问“你还爱我吗?”这样的孩子并不少见。在他们的生活中,爸爸妈妈忙于上班,常常早出晚归,能见面的时间比较少。更多的是,跟爷爷奶奶在一起。老人没有太多精力带孩子,所以大部分时候,祖孙都在睡觉或者动画片中度过。
而当爸爸妈妈有时间与孩子沟通的时候,往往是发现孩子做错事情,在教育孩子。所以,为了吸引爸妈的目光,越是不让做的事情,孩子越是想去触碰。以这样的方式来获得家长的关注,享受与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时光。
文章插图
第二种类型:情绪的敏感期
有一些家长发现,孩子到了4、5岁的时候,突然变成小宝宝状态。时不时的要抱抱,总黏着爸妈问"你还爱我吗"?而家长常因为孩子这样的行为,而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或者动作,结果伤到孩子。
这个年龄段时孩子属于“情绪敏感期”,他们会不断的重复类似的问题,只要家长表现出一些不耐烦,他们就会产生怀疑。主要是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并不明白“爱、很爱、非常爱、最爱”等这类型的词语含义,才借由一次次不厌其烦的询问,给自己更多的信心与安全感。
文章插图
第三种类型:家长过于严厉的教育
楼上吴太太是一个比较严厉的妈妈,从女儿3岁开始便报了各种学习兴趣班,她的目标是学习成绩要争第一,各类比赛要争第一。如果没有拿到第一,她就会好几天不理孩子,直到女儿道歉并保证下一次拿第一。
小学4年级因为舞蹈比赛,孩子的文化课成绩掉到了班级第5名。吴太太取消了女儿暑假所有的休息,孩子哭着问:“妈妈,你爱我吗”?吴太太生气地说:“我不爱你吗?不爱你为什么要这么费心的培养你”?
这类型的家长过于严厉,在他们眼里孩子的成绩,自己的面子,要比孩子的心理健康更为重要。孩子说出那一句“你还爱我吗”,已经不是小时候的不安全感所致,而是过于严厉的要求、教育,让孩子心理受到了伤害。
文章插图
第四种类型:你爱我是有条件的还是无条件的?
你对孩子有说过这样的话吗?“你好好吃饭,妈妈会更爱你”“你今天好好去幼儿园,爸爸妈妈会爱你”“你听话,妈妈爱你”“……”家长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可以做好更多的事情。但这样的爱带给孩子的是更多的不确定。
三“多”让孩子感受到爱
当他说出“你爱我吗”这几个字时,更多的是在试探:爸爸妈妈,你爱我是有条件的还是无条件的。在爱的后面附上太多的“条件”,并不能让孩子变得更好,反而会觉得爸爸妈妈并不爱他,忽略孩子的感受,适得其反。
- 孩子|抱孩子手腕疼
- 赶快|孩子有积食,发育会“慢半拍”,医生坦言:别吃药,赶快食疗
- 左撇子|孩子左撇子需要纠正?儿科医生提醒:胡乱折腾,可能会影响他发育
- 孩子|孩子不讲话,是大器晚成还是语言发展有问题?
- 妈妈|会做这5件事的妈妈,培养出的孩子都很优秀,看你是不是这样?
- 从来不|上幼儿园“从来不哭”的孩子,家庭有这3大优点,孩子受益终生
- 浪费|“扔了怪浪费,给你家孩子穿吧”,宝妈假意收下后,第二天就捐了
- 有钱|不管有钱没钱,秋天多吃2种食物,大脑营养足,孩子成绩会更好
- 方法|孩子不好好吃饭,父母愁,试试那几个方法,或许你不用追着孩子喂
- 方法|孩子不想去幼儿园?家长别只会鼓励,试试这5个方法让他快速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