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摸|傅园慧“摸摸”不离身,学会这三招,帮你应对孩子的恋物怪癖
文/豆包育儿
有些孩子身上会出现一些小怪癖,家长通常不会理解,甚至有些担忧。尤其是恋物情节,在幼儿身上非常常见,
很多孩子都会对某一物品表现出巨大
的
依恋。
其实,这些小怪癖是孩子心理出现一些问题的征兆,需要家长给予足够的重视。
文章插图
傅园慧
是我国知名游泳运动员,前几年的一次赛场采访,她以直爽幽默的性格受到了大众的喜爱。近年来,傅园慧经常出现在一些综艺节目之中,给观众带来许多快乐。然而在一档真人秀之中,她的一个下意识的行为,却引发了热议。
文章插图
她在节目中身上总是背着一根红布条,还给它取了名字
“摸摸
”,对它表现出极大依恋,总是下意识的摸摸这个布条。据傅园慧自己说,
她从小就喜欢摸一条用习惯的毛巾,长大后逐渐换成了这根红布条,从此形影不离。
文章插图
恋物情结通常出现在幼儿时期,也有极少数孩子会把这种行为延续到成年以后。
这种行为虽然不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伤害,甚至可以在孩子面对陌生环境时提供一定抚慰。但是行为背后所展露的心理问题家长却不可以忽视,
孩子出现恋物的怪癖,通常是由以下三个原因引起的。
文章插图
孩子出现恋物怪癖,通常是由于什么原因引起的?
1,缺乏安全感。
孩子缺少父母的陪伴,通常就会缺乏安全感。无法在内心产生力量支撑自己的情感所需,所以会通过依恋某个物品来达到内心情绪的满足。
尤其是婴幼儿时期的孩子,极其容易对照顾自己的亲人产生依赖感,希望得到关注,能够经常获得拥抱。
如果抚养者没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孩子就会把这种依恋转移到毛绒绒的温暖的物品上,从它们身上获取安全感。
文章插图
【 摸摸|傅园慧“摸摸”不离身,学会这三招,帮你应对孩子的恋物怪癖】2,有接触需求。
当孩子成长到一定年龄,触觉逐渐发育完善,内心渴求能够和父母亲密接触。想和父母亲亲、抱抱,通过肢体接触达到内心的满足。
如果这种接触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孩子就会试图把其他事物当成替代品,用来代替父母的肢体抚慰。
文章插图
3,没有建立依恋关系。
孩子在周岁前,正是和父母建立依恋关系的重要时期。如果父母忽视了孩子的感受,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则会让孩子无法与父母建立依恋关系。
时常会因为父母不在身边而感觉害怕和敏感,不敢探索未知事物。只好借助于某样物品,达到心理上的安全获取。
文章插图
孩子出现恋物情结,并不仅仅是想要拥有一个熟悉物品带来的安全感,更是显露出了内心堡垒的破裂和需求。家长应该包容度看待孩子的恋物情结,及时反省自己是否对孩子缺少陪伴,或者是没有为孩子营造一个有安全感的成长环境。帮助孩子获取内心力量,成为一个心理强大的人。
文章插图
家长应该如何做,才能应对孩子的恋物情结?
1,多陪伴、多沟通。
家长在养育孩子的时候,应该注意到不要只关注孩子的饮食穿衣和学习,而是要多陪伴、多沟通。
父母的关爱和陪伴,是孩子获取安全感的重要来源。如果孩子内心充盈,才能拥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和调节自我的能力,自然也就不会出现恋物情结。
文章插图
2,增加肢体接触。
有些家长行事比较古板,不适应和孩子有亲密的肢体接触,总是觉得这些方式过于西方,更倾向于东方人含蓄内敛的爱。其实,肢体接触能够让孩子直观的感受到父母的爱意,在内心滋生出亲密依赖的情感,能够很好地抚慰孩子的负面情绪。
所以家长需要在生活中多和孩子进行一些肢体接触,尤其是在孩子难过的时候,更应该毫不吝啬的表达自己的关爱。
- 赶快|孩子有积食,发育会“慢半拍”,医生坦言:别吃药,赶快食疗
- 从来不|上幼儿园“从来不哭”的孩子,家庭有这3大优点,孩子受益终生
- 浪费|“扔了怪浪费,给你家孩子穿吧”,宝妈假意收下后,第二天就捐了
- 模仿|宝宝婴儿时期有这3种表现,暗示大脑发育好,多半是个“聪明娃”
- 灵魂|“唐氏宝宝”该生吗?孕妈灵魂发问,医生的话让人心碎!
- 不值|高龄产妇的“无知”,让整个家庭沉重:为了省点钱太不值了
- 提前|“怀孕后”还能吃柿子吗?吃的话有什么禁忌?提前了解一下吧!
- 事孕妈|怀孕后三件事孕妈最好别做,容易在宝宝身上留下“胎记”!
- 嘴馋|孕妈嘴馋偷吃炸鸡,被婆婆发现后挨骂,孕期真该“戒掉”这些行为
- 外倒转术|倒转180度!广东这位医生火了!一招“乾坤大挪移”令网友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