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心理学: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太好,孩子长大后往往很难有出息
原创、深度、格调 | 汤先生
在自媒体心理轰炸的年代,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相信大家早就烂熟于心,看到类似的标题已经烦不胜烦了。
然而,我今天要叙述的内容,可能会让大家诧异。
和父母关系太好的孩子,长大后很难有出息。
此话怎讲?
1.边界感
我们从逻辑上看,与父母关系太好,往往意味着双方的边界感低。
(边界是指对人与人之间,自己的事和他人的事的边界判断。当一个人欠缺边界感,会将自己该负责的事推给他人负责,邀请他人进入自己的领地,也经常会强迫他人做自己想让对方做的事,强行跨入他人的领地,简单来说,边界就是说自我控制自己生活的权力)
而边界感低,常常意味着父母会用自己的意志来约束,控制孩子。
文章插图
这样的后果是显而易见的,孩子只会单纯的模仿父母的思想,却不考虑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这么想。同时,也不会考虑自己是否喜欢,是否感兴趣,而失去自主性,独立性。
再者,模仿的思维是缺乏后续发展的,没有原思维地提供孩子只会止步不前,原地踏步。
假如孩子要独立的思维,就要“背叛”或者“抛弃”父母的很多东西,包括父母的意志力。从自己的角度去观察问题,理解问题。
2. 没有矛盾,往往意味着矛盾很大
人与人之间的个性差异促成了矛盾的产生,这个很好理解,每个人的喜好不同,思维逻辑不同,文化底蕴不同,身份不同,利益不同,角度不同等等一系列原因都是促成矛盾的原因。
而两个人一点矛盾没有,只能证明2种可能:1.两个人都没有卸下心理防备,所以相敬如宾。2.有一方只是单纯的妥协。
文章插图
这里我们暂不讨论第一种情况,我们只讨论第二种。
孩子的妥协,也就是父母打破了边界感,用自己的意志控制孩子,我们上文中已详细赘述
而父母的妥协,无一例外就是“溺爱”
(溺爱即不公正的物质感情给予满足与保护。此时照顾着庇护孩子,同时也妨碍孩子试图作出独立行动的任何努力。)
简单来说就是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丧失自主能力也就是水到渠成的时间问题。
再者,溺爱往往也会摧毁安全感。
文章插图
可能作为观众的您会感到意外:溺爱还会摧毁孩子的安全感?
是的,简单来说安全感是一种底线上的信任感。
而摧毁安全感一共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何时何事受罚,第二种是孩子不明白父母对自己的爱的底线在哪里,于是孩子就会疯狂试探父母爱的底线。
【 心理学|心理学: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太好,孩子长大后往往很难有出息】以此来测量,父母对自己的爱。
3. 超越往往意味着脱离
克里斯托福·孟曾在《亲密关系》中这样写道,假如你无法解决现在的问题,往往要跳脱解决问题的框架。
这句话,其实就是在说,以你现在的思维逻辑,无法解决的问题,就不要无用地在现有的思维里打转,而是要学会,跳脱出你现在的思维,去寻找新的方式。
而跟父母关系过于好的孩子,因为难以在思维上进行突破,也就意味着会过上跟父母一样,甚至不如父母的人生。
文章插图
而超越父母,往往意味着要脱离父母的思维,这从某些方面来说,就是“不孝”。
而这种愧疚感,往往会限制孩子超越的动力与动机。
所以说,选择尊重孩子,让孩子在小时候就学会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大胆试错,努力不懈,分清和孩子的边界感,什么是孩子自己的事,什么是父母自己的事,什么是孩子和父母共同的事,让孩子独立自主,才是最优秀的家庭教育。
一味追求关系好,或者一味地严苛,其实都不是一个最优选,而其中的尺度,需要当事人寻找,把控。
各位看官好,我是汤先生,假如看我文章让您觉得脸上有光,说出去倍有面子,不妨留下您的点赞,有什么指点的地方,也请在评论区留下建议,我都会看,求关注!
- 方法|孩子不好好吃饭,父母愁,试试那几个方法,或许你不用追着孩子喂
- 女子|女子生的孩子只有手掌大小,本以为活不久,半年过后,父母乐坏了
- 肺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流行性感冒比较
- 疼痛|医生告诉你, 剖腹产后使用镇痛泵的利与弊, 宝妈别再受苦了
- 前路|14岁孩子房中发出奇怪声响,父母的一张纸条,孩子从此前路清晰
- 阶段|孩子从“吃独食讨人烦”变成“人见人爱小萌娃”,父母只差这三步
- 奶奶|孩子跟奶奶睡和与妈妈睡,10年后的差距很大,父母别不当回事
- 父母|宝妈沉迷“生娃”,13年生下7个孩子,女子不想浪费老公好基因
- 经历|青春期孩子只有经历这件事,才算真正长大,两个禁区父母别碰
- 提前|8岁孩子该懂的事,父母要提前教,不要留给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