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立讯精密告别富士康( 三 )


五年间,立讯的研发投入也从4亿元增长到了44亿元,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已达到7%,而富士康的这一比例仅为2%。
立讯2019年报显示,在未来新产品新领域的投入以及针对底层技术研究的相关投入,约占整体研发费用30%。根据立讯营收结构,“新产品、新领域”集中表现为通讯和汽车领域,营收规模分别达到了23.6亿元和22.3亿元。根据东方财富证券预测,这两大领域业务未来三年复合增长有望超过40%。
针对代工厂转向新领域这一问题,云启资本副总裁郑瑞庭表示,“鸡蛋不能装在一个篮子里”,事实上3C制造板块的代工厂很早就进入了其他领域,往往进入门槛并不在于技术,而是与下游终端厂商、整车厂的验证测试环节。例如,汽车厂新客户导入期尤其漫长,而一旦被列为供应商,就会建立较稳固的合作关系。
目前,立讯已全方位覆盖通信领域互联产品,进入了诺基亚5G产品供应链,主要客户还包括华为、思科、浪潮等。汽车产品线则主要包括线束、连接器和电器三类,已进入日产、长城、众泰、宝马、奔驰等整车厂,新能源汽车产品制造基地也已相继建成。
而谈到来自新领域的竞争时,郑瑞庭认为,新能源汽车的兴起主要带动了摄像头等零件的增量需求,其他不相关零件领域依旧会保持存量竞争态势,并且汽车供应链保护也是较难跨越的关卡;反观方兴未艾的5G通讯领域,增量空间巨大,新进入者更容易拿下订单。
据此可推测,尽管立讯通讯和汽车领域营收目前体量相当,但前者增长动力更为强劲。此外,拆解立讯毛利率来看,通讯业务毛利最高,约22%,汽车业务毛利率最低,仅16%,通讯业务更有望抬高立讯盈利空间。
当然,立讯在通讯领域还未成气候,营收占比尚不足5%,但相较富士康当年处境已是优渥。5G通讯兴起给了立讯“出圈”的机会,跳出消费电子领域,跳出代工厂定位。最重要的是,挣脱“微笑曲线”底部逼仄空间。
致谢
因篇幅限制未能将所有内容附上,但感谢多位专业人士在本文写作过程中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观点及丰富案例,特别致谢(排名不分先后):
云启资本副总裁郑瑞庭、华勤通讯生产经理唐先生、3C制造从业者孙女士、多位立讯工厂员工。
参考文献:
《逆风前行 使命必达》,鄢凡,招商证券
《无边界扩张的消费电子龙头》,西南证券
《行业比较系列十一:苹果华为特斯拉,谁是市场“宠儿”?》,中泰证券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