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首善之区加载智能应用


智慧城市|首善之区加载智能应用
文章插图
近年来为了提升治理水平,北京市海淀区整合区域内各政务系统,将信息资源集纳整合,开发“城市大脑”综合系统,打造新型智慧城市。 图为北京海淀(中关村科学城)城市大脑展示体验中心。 新华社采访人员 任超摄
“十三五”期间,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北京的智慧城市创新发展实现了引人注目的成就。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等领域硕果累累。特别是北京市各城区大力推动开放智慧城市应用场景,为创新企业拓展市场提供了新实验空间。
11月9日,随着一声“演练开始”的指令下达,一场别开生面的智慧城市应用场景演练活动在北京市大兴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大厅拉开帷幕。活动共调度27辆消防车、10辆警车、4辆120急救车和300余名参演人员。这场活动是北京市推广创新成果应用的又一次大胆尝试和创新。
“十三五”期间,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北京的智慧城市创新发展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等领域硕果累累。特别是北京市各城区大力推动开放智慧城市应用场景,为创新企业拓展市场提供了新实验空间。
数十个政务服务区块链技术应用落地
今年上半年疫情期间,一位办理“我要开画廊”主题事项的海淀创业者,通过“海淀通”App申请,运用区块链等技术线上获取相关材料和身份核验,领到了经营许可证。
作为北京市区块链技术政务服务领域应用的试点区,北京海淀区今年年初全面启动试点工作。据海淀区政务服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总结2019年企业设立和不动产登记领域区块链技术应用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台《海淀区区块链政务服务领域深化应用工作方案》,2月份,海淀区第一批政务服务领域区块链技术应用9个场景落地。4月12日,达到40个场景(事项),例如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就业失业登记办理、我要申报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住宅清洁能源分户自采暖补贴的审核等,全都实现减材料、减时限、减环节、减跑动、促网办的“四减一促”改革效果。平均减少办事人提交材料40%以上,减时限17.5个工作日、压减率55%以上。
这是在北京市乃至全国,第一次打破区块链技术只能在服务端应用的瓶颈,深入审批内部环节,通过区块链技术应用,进行流程改造,促改革、提效率,向技术创新支持政务改革,迈出坚实的一步。
据介绍,今年海淀区以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为主线,通过技术创新引领政务服务发展,持续有序推进覆盖全部区级政务服务事项的“全覆盖、全流程、全周期、全时段”政务服务超越发展,在全国率先打造政务服务领域区块链技术应用示范区。
2020年,海淀区政务服务大厅、网上服务大厅、海淀政务微信公众号、海淀通App、自助服务终端五位一体,持续应用区块链、人脸识别、自助取件、邮政寄递等线上线下融合措施,优化全时段服务。全区共设17台自助终端分布于16个网点,覆盖区级大厅3个办公区、9个街镇、1个社区、3个政务服务站。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城市服务管理更加高效。目前,北京海淀区正在全力推进建设“城市大脑”,其中的城市智能化综合管理示范项目,采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高清视频、卫星遥感等技术,将全面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服务和公共安全的水平。
开放全球最大车路协同应用测试基地
10月29日,在国家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京冀)示范区亦庄基地,全域开放的自动驾驶测试道路上,一辆无人驾驶车行驶平稳,车内配有安全员,在行驶过程中其不需要手动驾驶。当迎面驶来一辆摩托车,无人驾驶车灵敏停车避让。这是科技日报采访人员使用Apollo GO App预约无人驾驶
车辆后的乘坐体验。
“这是目前全球最大自动驾驶和车路协同应用测试基地,也是亦庄提供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十大应用场景之一。主要为了解决自动驾驶车辆上路难、测试难、评价难的问题,还可以测试未来与自动驾驶相匹配的智慧交通运行系统与管理模式。”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作为北京市首个T1—T5级别自动驾驶车辆封闭测试场,这里覆盖京津冀地区85%城市交通场景以及90%高速与乡村交通情景;同时覆盖5G与车联网通信网络,能全面满足乘用车、商用车等自动驾驶车辆T1—T5研发测试及能力评估需求。
截至目前,已有40余家企业在亦庄基地完成超过20万公里的测试里程,积累超过40000种结构化测试的场景用例,让自动驾驶车辆在这些可控的场景进行测试,并且可以通过改变不同的变量,确保自动驾驶技术能够处理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保障自动驾驶产业安全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