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主义|封面夜读|又要分期?是消费主义在改造你的花钱思维


消费主义|封面夜读|又要分期?是消费主义在改造你的花钱思维
文章插图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此音频格式
今年的双十一战线被拉得很长,从10月的下半场开始,平日的空气里就充斥着“买买买”的气息,同事也会锲而不舍地每天跑过来让我帮她“喂个猫”,赚喵币。而排在我微信置顶的群聊“坚持不懈批改组”在上个月中就已经消息不断:“今天不是发工资的日子嘛?”“该还花呗了,搞快点啊亲。”很显然,那天是财务小阳要被疯狂狙击的日子。现在,又有两条崭新的快递消息躺在我的手机通知栏里了。
“双十一”、“满减优惠”、“买它”这样的词汇充斥了屏幕,在一顿购买操作之后,包括你我在内的光荣“定金人”就要在下一个还款日里把刚刚到手的工资扔进去大半,甚至选择“分期”来减轻还款压力。表面看来,通过这些便捷方式我们能获得前所未有的消费快感,买到原本消费不起的商品。但事实上,被消费主义环绕的我们,正在掉进被迫超前消费和超水平消费的陷阱。
铺天盖地的“好看”“好用”,离我们太远
前段时间,“上海名媛”的段子成为了我和朋友日常闲聊的话题。诚然,这种拼团拍照满足个人虚荣心的做法本身并没有什么大错,但看到那些照片中装作不经意间露出的名表表盘和巴宝莉毛毯,我不得不承认我也会向往这样优质的生活。
我也开始问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觉得这些东西意义非凡的呢?就是从铺天盖地的媒体宣传和广告开始的。自从看起种草视频和网红带货直播,又在喜爱的明星那里进一步“增长见识”,我对各色奢侈品牌的知识水平是蹭蹭蹭的往上涨,以至于虽然收入平平,但这丝毫不会限制我的想象:我也能对展示着满身名牌的朋友圈发出惊叹,也能对新一季的香奈儿包包发表评价。
试想,如果我们根本不了解这些品牌和意义,看不懂她们发的照片里有多少价值的东西,那么名媛还会去拼团晒吗?答案是不会。这就是消费主义所构建的世界,我们花钱所购买的不再是耐用的产品本身,而是产品所包含的意义。而这个意义,其实是被商家炮制出来的原本不存在的东西。
为做理性消费者,“自制力”承担的太多
今年有一个数据深深地戳中了许多人的心,总理说:“有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这完全打碎了大多数人的认知。这意味着,我们每天通过网络接收到的繁华世界,与现实相去甚远。也清楚地表明,铺天盖地的广告向我们展示的产品,其实不属于我们大多数人的消费水平。
我们以为通过分期的方式可以过上和屏幕里的人们一样的生活,但这样的快乐其实很累,因为它本与我们的生活不相匹配。而那句“剁手了没?”的调侃,让人们把所有的错误都归结于“自制力”不够,那“自制力”要承担的可就太多了,简直成了消费主义的“背锅侠”。 我们是因为自制力不够而避免不了“买买买”和吃土生活吗?显然不仅仅是这样:消费环境和学习环境一样是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在消费主义的环境包围下,要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做到独善其身,本就不容易。
做清醒人,与消费主义自在相处
作为一个“钱袋管理大师”,生活在二线城市、月入5000+的阿心和消费主义却相处得很自在。同龄不同样,阿心的美妆知识显然比我丰富得多,包包里塞的也都是三四百起步的口红。而进入阿心的朋友圈,精致的ins风组图定期展示着她购入的各类护肤品和香水的小样。在大家眼中,她是个精致的小公主,而我知道,她所创造的这些小满足都建立在刨去每月房租、以及月存至少两千的基础上,并且每份精致都是精打细算,花得并不阔绰,也符合她的收入水平。为了生活得更健康也为了省钱,阿心已经坚持了一年每晚自己在出租房里做晚饭吃,一跟我视频,一米见方的宜家白色小桌上总是两菜一汤,简单漂亮。
和阿心一样,对于已经浸泡在消费社会中的你我,消费意义已经是充斥在生活里的美丽花朵,几乎不可能视而不见。如果在其中迷失,用不合理的消费结构过生活,月入五千装月入五万,打肿脸去充胖子,最后“由奢入俭难”的苦没有人会替你去尝。许多刚工作的人深陷套路贷、裸贷的危机而毁掉了人生,其实最初的最初,他们只是想借钱买个贵些的包包或者鞋子。
我们该做的,是要能在意义花丛中保持清醒、不被意义挟持,反用这些意义去装点生活,在收入水平允许的情况下,恰到好处地满足自己。这样在消费时,我们所思考的就不是“拥有了它我会怎样?”而是,“它能够为我的生活增添点什么?”小小的思维转换之后再去面对消费主义,我们能接触它,珍爱它,也能把控好距离感,不被迷惑。如此,消费主义就不再是洪水猛兽,而是帮助我们活得更加精致和美好的装饰和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