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真的只是“假货、地摊货”?——多角度剖析拼多多( 二 )
换句话说,我自己在联想工作之前,都觉得商场里东西太贵了,我应该买地摊货,或者去批发市场,这个地方才是我应该去的。
而低价的需求在当下依然是大多数。我们往往会被自己常关注的东西所迷惑,认为世界就是这个样子。
网剧、电视剧、电影里,人人都光鲜,小红书里的爱豆爱秀名牌,但在2018年之前扣除北上广深这些发达城市后,中国人均可随意支配收入也就是不到2000元,这还不算供房子或者缴房租。
一切红利的根基都是人口红利。因为生意的本质就两件事,机会和体量。人口红利就是最核心的体量。
新创业者和城市的新无产者
在2004年,淘宝刚开始时,在淘宝开店的人就是城市无产者,他们在城市里拿不到资源,租不起店面,只能在互联网找机会做事。但随着淘宝越来越复杂,庞大和体系化,2012年后,流量就已经见顶了。
如果没有钱打广告,学习这个系统的新创业者,只想用付出换得创业机会的时候,其实在淘宝已经鲜有机会了。
>> 第二,凑单、团购古老而有效。
拼单、团购这件事并不稀奇,以至于拼多多出现时大家都不意外。
其实从人口结构上来讲,拼多多最像的不是淘宝,而是以经营尾货起家的唯品会。
这是因为,对于一线城市人口来说,拼多多是消费降级,而对三到六线人来说,用拼多多是消费升级。
>> 第四,微信社交流量的崛起。
几乎所有的文章都说了微信的社交流量,但并不能简单地说因为抱了腾讯爸爸的腿,就成就了拼多多,这就是刻板印象。给流量就能起来,这完全不具备任何操作意义。
拼多多的崛起,是他做了跟其他腾讯系电商不一样的事。我们在下一部分会分析拼多多与其他电商的不同。
拼多多满足了上面的四个红利,承接了淘宝的商家,没有人做团购模式,三到六线用户上网,最后用社交流量,这些支撑起了拼多多。
而这背后的理论就是价值网,成就企业的并不是企业家,而是它依附在其上的价值网。
拼多多和淘宝、京东有什么不同?
拼单打折,其实淘宝和京东也做,拼多多跟他们有什么不同?
>> 第一,起家的生意品类不同,基因不同。
一个人是从哪里开始挣第一桶金,他的习惯性的能力、思维定式、能力建设都会奔着这件事情持续夯实。
在拼多多排名前十的类目中,排到第一的类目是食品。而淘宝排第一的是服装,具体而言是女装。京东是怎么开始的?京东是卖3C产品,接着扩展到家电,现在又扩展到很多。
卖食品的、卖服装的和卖电器的,这是非常不一样的三个商家,所以他们的能力建设,人群和频率也是非常不一样的。
说到这儿,我为什么讲拼多多还是很强?因为高频打低频。
在商业上,常使用三级火箭来分析一家公司的降维打击:
第一级,头部流量,形成强大势能。
第二级,沉淀某类用户的商业场景。
第三级,完成商业闭环。
使用三级火箭模式的互联网企业越来越多,一个核心的特征就是高频推低频。这就是为什么微信如此生猛,因为它毫无疑问是极其高频的东西。
>>第二,用户画像不同,行为不同。
我找到一份2017年拼多多的扶贫助农年报,2017年,拼多多和一堆贫困县做了帮助全国农户销售了183万吨农货,支持了9亿笔扶贫订单,扶持了730个国家级贫困县,共4.8万个商家,年销售额增长突破了300%。
这个数字我想说明什么,这就是拼多多与淘宝、京东的第二个不用,用户。
但是多方数据显示,拼多多的一二线城市用户占比正迅速攀升。
截至2019年1季度,拼多多新增用户中有44.2%来自二线及以上城市,并呈持续上升趋势;拼多多新增用户中,二级及以上城市用户占比已接近一半,其中北京、成都、天津、上海、杭州排前五。
你认或不认,事实就摆在那:拼多多早就不再是十八线县城网民的“省钱利器”,还已成为城市中产们的新消费途径。在拼多多上买水果、电子化产品,已成了很多城市白领的惯性举动。
拼多多是什么?限时秒杀、品牌清仓、天天领现金、现金签到、砍价免费拿。这意味着什么?这就是我没有任何需求,不想买任何东西,但突然得到这么一个东西,打开拼多多还是可以干点事情。
为什么拼多多可以不花钱两个星期拿到一百万微信用户?因为他们用了微信逻辑的一个规则,如果下单就默认关注。拼多多做了一堆原价一块、现价一分的东西,很便宜的价格快速得到了一百万用户。
- 空调|让格力、海尔都担忧,中国取暖“新潮物”强势来袭,空调将成闲置品?
- 同比|亚马逊公布“剁手节”创纪录战绩:第三方卖家全球销售额超48亿美元 同比大增60%
- 闲鱼|电诉宝:“闲鱼”网络欺诈成用户投诉热点 Q3获“不建议下单”评级
- 人民币|天猫国际新增“服务大类”,知舟集团提醒入驻这些类目的要注意
- 产业|前瞻生鲜电商产业全球周报第67期:发力社区团购!京东内部筹划“京东优选”
- 技术|做“视频”绿厂是专业的,这项技术获人民日报评论点赞
- 互联网|苏宁跳出“零售商”重组互联网平台业务 融资60亿只是第一步
- 面临|“熟悉的陌生人”不该被边缘化
- 研发|闽企制伞有“功夫”项目入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逛逛|淘宝内容化再升级:“买家秀”变身“逛逛”试图冲破算法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