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探索中前行:一个设计师做产品的浅显心得

编辑导语:当设计师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后,往往会发现工作的范围不再只限于输出设计方案。这就要求我们除了专业的深度累积,也还需要拓宽横向职业技能。本文作者今年完整的参与了一个从策划到运营全程跟进的项目,在探索过程中,累积了一些产品搭建的基础知识,并且分享给大家。
产品|探索中前行:一个设计师做产品的浅显心得
文章插图
在我的认知体系中,将产品的类型进行了如下划分:
以主体维度划分,产品类型可分为“消费级产品”和“企业级产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C端产品”和“B端产品”。消费级产品和企业级产品的区分特征在于,产品的客户和用户是否为同一主体。
所谓客户,就是付费的那类人;所谓用户,就是使用的那类人。消费级产品,付费的和使用的都是同一类人;而企业级产品,付费的和使用的不是同一类人。
基于以上的阐释,我们可以给出书面的定义:

  • 消费级产品,是指客户和用户为同一主体的产品。
  • 企业级产品,是指客户和用户非同一主体的产品。
以需求维度划分:产品类型可分为“工具类“、“社交类”、“生活类“、“信息类”、“娱乐类”、“游戏类“六种。具体的类型定义我就不做冗余阐述了,这些类型还是比较好理解的。
有了前序的产品类型分类后,明确要设计的产品是属于哪种类型,接下来进入从0到1的必经之路。
一、评估产品的投入和产出在建设任何一个产品或功能前,首先都需要考量建设的必要性。对于必要性的考量,无非就是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 能带来什么价值?这个问题是产品的基石,实际是在思考用户的本质需求。在这个阶段我们很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把解决方案当成是价值本身。
用个大家烂熟于心的例子,用户说想要一匹马,但用户的本质需求其实是想要提高通勤效率。
那么我们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就不能浅显的认为答案是“我可以给用户提供一匹汗血宝马”,“提供马”只是带来价值的一种解决方案,并不是价值本身。
2. 价值怎么量化?以工具类产品为例子,其价值就是降本或增效。到底能降多少本、能增多少效,是需要给出量化评估的。成本一般可用人力成本、硬件成本来评估,效率一般可用耗时来评估。
这里给出的量化评估,细化后就是后续产品的关键指标和目标。
3. 影响范围有多大?影响范围其实可以归入到价值量化的问题中,这里单拎出来的原因是因为这一点很多时候会被我们忽略。在系统产品中,影响范围一般可通过角色数、用户数来进行评估。
产品|探索中前行:一个设计师做产品的浅显心得】同样的,影响范围也是后续产品的关键指标和目标。
4. 需要投入多少资源?设计师也应该需要具备一定的成本意识,对于产品开发的投入,一般会通过工时(人日)、硬件、外部采购这三个纬度来评估显性成本。
同时,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人力资源、部门预算属于私用品,有时我们还需要考量其他产品因未能使用到资源而产生的价值损失等这类隐性成本。
TIPS:前三个问题是从“产出”的角度出发,第四个问题是从“投入”的角度出发。正如微观经济学的厂商理论中,会分为生产理论和成本理论两个方向来研究。
二、业务流程与产品架构当验证完产品建设的必要性,决定要开发这款产品后,就该进入到业务流程的梳理和产品架构的设计阶段。这是产品从0到1建设时独有的一个必经阶段,我们必须严肃、认真、敬畏。
业务流程,包括了业务流、状态流、数据流,涉及钱的系统还会有资金流。产品架构,是指产品中的功能模块或子系统组合。
对于复杂的系统,一般需要先梳理业务流程,再设计产品架构。产品架构会随着业务流程的梳理而逐步呈现,这是一个很自然而然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我们会需要借助一些图工具,包括业务流程图、状态图、权限表、时序图等工具。工具的种类是很多的,以下仅举例我在项目中使用过的几个工具。
业务流程图主要描述的是业务需要经历的主步骤,是状态图、权限表的基石。
完整的业务流程图帮助产品、设计、研发、测试等各个角色的参与人快速了解业务全貌。
可以直接从业务流程图中洞察业务逻辑是否合理,在更进一步的细化工作开始前,就能先砍掉很多不必要的分支流程(功能),或是修正显而易见的逻辑错误。
产品|探索中前行:一个设计师做产品的浅显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