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营销新赛道:开箱测评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杨不坏”(ID:yangbuhuai01),作者:杨不坏,36氪经授权发布。
在B站,近一年有1亿用户观看测评类视频,总计播放量达200亿,平均每人观看200个商品评测,这是个特别恐怖的数字。
换个角度来理解这件事,有1亿年轻人,每人每年主动看200个品牌的产品介绍视频,开箱测评本质就是趣味版的产品介绍与体验。
当这件事悄然在B站发生时,大多数营销人还并不知道,还在纠结如何拍好一支TVC,如何30秒抓住消费者眼球。
新趋势正在到来,包括我在内,应该重新观察,现在的消费者如何吸收品牌信息,是屏幕里的广告,还是同龄人的测评?
测评,我一直以为是3C数码领域的专业名词,一看就很专业,很理工科,一般人看不懂。直到在B站看到,一支雪糕也可以进行开箱测评时我知道,改变正在发生。
今天聊一下,测评的流行意味着什么,在整体营销框架中,测评内容的角色是什么?
以下,enjoy:
品牌口碑新载体 测评在营销体系中的价值是什么?
重新回顾下消费路径:看见(广告)——搜索(评价)——行动(下单)。
在这个路径中,消费评价是最重要的,前互联网时代,人们相信熟人推荐,但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相信陌生人推荐。
人们在消费体验完之后,有人会给出消费反馈,好评或者差评,五星或者一星,这些消费评价直接影响一个品牌的声誉。不太严谨的说,大众评价定义品牌价值。
比较集中的消费反馈平台有淘宝的买家秀,大众点评的评分,小红书的晒图等等。
但比如,我想知道小米空气净化器,这款产品体验怎么样?是否值得购买,适合什么人群?这时候我可能不会简单看买家秀晒图,我会希望更全面的体验点评,更立体的消费指南。
所以延伸出一个问题,现在消费者生产的UGC,都比较粗糙,或者说比较表面化,没有给出更全方位的体验反馈。
有需求就有市场,更大众化的开箱测评开始流行。
测评这一形式,将UGC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档次,迭代为更全面立体的PUGC。
普通的UGC大多比较简短,一句话或者几张图,给出的信息仅仅是“我买了,挺好的”。具体怎么好,什么地方好完全没有聊。
还有就是名人式推介,由于某人有知名度更加可信,说一句“相信我,买它”,于是人们一哄而上,以人来背书品牌。
这些都没有问题,我也相信他们,但我更想知道,这些商品哪里值得买,为什么买它,这些决策背后的逻辑。
测评视频提供的,就是“买它”另一端,甚至不说买不买,只是全方位做出产品体验,评价出优缺点,买不买,自己决策。
测评视频把“人”的干扰因素降低到最小,即便是一个素人,做出非常专业令人信服的测评视频,仍然能说服大众,意思就是,说服大众的是内容,不是这个人。
在一个买化妆品要看化学成分,吃零食要计算营养成分的消费时代,测评的需求量还会持续激增,流行才刚刚开始。
而营销人,要思考如何介入这场流行。
在B站,万物皆可测评 拍测评视频不重要,有人看很重要。
再次强调一下数据,过去一年有1亿用户观看测评视频,共获得200亿播放,而B站二季度的月活用户是1.7亿+,非常大的用户占比。
这说明年轻人的内容消费趋势正在改变,年轻人愿意通过视频化的内容来了解产品,这是测评是在B站成为一大内容品类的重要原因。
如果我是B站运营人员,接下来要面临两个问题,一个是破圈,如何让测评视频大众化;二是商业化,如何让品牌方意识到这个趋势并愿意参与进来。破圈是让更多消费者参与,商业化是更多品牌方参与,两者都参与进来,这个事才健康可持续。
来看下B站的解决方案,如何将这一趋势推向大众:
事件活动运营 测评类视频有个别出圈的内容,但不足以成为趋势,想要更进一步,需要将B站无数的测评UP主打包成一个有分量ICON ,推向大众,促成流行。
B站推出为中国年轻人创造的百大产品榜单——China-Z 100 。意在选出为中国年轻人带来生活品质提升和关怀的中国产品。目前正在评选阶段,11月8号,B站将举办首届国货颁奖礼,为年度十大产品颁奖。
我看了这个活动的很多测评视频,与我之前想象的很不一样,以体现年轻人消费审美、有设计感的国货为切入点,这里面有数码产品、美妆个护、休闲娱乐、生活居家等等商品,万物皆可测评。
这次事件活动,可能会成为测评视频大众化的起点,第一次将如此多的测评UP主与产品集合到一起,同时还要颁奖评选产品。UP主的视频不仅会从使用感、性价比等常规的角度测评,也会从设计感、对生活品质的提升等体现年轻人审美需求的维度来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