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网|国家重拳出击!互联网巨头反垄断来了:阿里、美团、京东们“瑟瑟发抖”( 三 )


(一)基于大数据和算法 , 根据交易相对人的支付能力、消费偏好、使用习惯等 , 实行差异性交易价格或者其他交易条件;
(二)基于大数据和算法 , 对新老交易相对人实行差异性交易价格或者其他交易条件;
(三)实行差异性标准、规则、算法;
(四)实行差异性付款条件和交易方式 。
10、VIE架构的经营者集中属于反垄断审查范围
征求意见稿强调 , “涉及协议控制(VIE)架构的经营者集中 , 属于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范围 。 经营者集中达到国务院规定的申报标准的 , 经营者应当事先向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申报 , 未申报的不得实施集中 。 ”
对于未达到申报标准的平台经济领域经营者集中 , 如果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 , 且符合以下情形 , 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将依法进行调查处理:参与集中的一方经营者为初创企业、新兴平台;参与集中的经营者因采取免费或者低价模式导致营业额较低;相关市场集中度较高 , 参与竞争者数量较少;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其他情形 。
“二选一”屡禁不止!
双11前 , 监管召集京东美团阿里腾讯等27家互联网企开会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11月6日消息 , 市场监管总局、中央网信办、国家税务总局三部门联合召开规范线上经济秩序行政指导会 , 京东、美团、58同城、百度、奇虎360、搜狗、字节跳动、快手、滴滴、微店、新浪微博、多点、贝壳找房、拼多多、国美在线、饿了么、小红书、携程、苏宁、同程、阿里巴巴、贝贝网、云集网、蘑菇街、兴盛优选、唯品会、腾讯等27家主要互联网平台企业参加了这个会议 。 会议对强迫商家“二选一”、刷单刷评等问题做出严厉批评 , 并提出互联网平台不得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九方面明确要求 。 “二选一”从来都不是一个新现象 。 从去年的格兰仕起诉天猫 , 到今年唯品会与爱库存的争执 , “二选一”现象可以说是“按下葫芦浮起瓢” , 尤其是在互联网用户增长放缓、流量进入存量时代的整体环境下 , 电商等互联网平台对商家品牌、用户流量的竞争只会更加白热化 。
大数据杀熟也是很常见的事情
据新浪科技报道 , 虽然大数据杀熟行为10月1日起明令禁止 , 但前段时间 , 北京的韩女士就遭遇了大数据杀熟 。 10月16日 , 她在某电商平台购物时 , 中途错用了另一部手机结账 。 没想到 , 有了意外发现 , 同款手机不同账号购买相差25元 。
明明是同一商家的同一件商品 , 韩女士用经常使用且已有12年“高龄”的高级会员账号购买 , 居然要比自己另外一个只有5年多的普通账号贵了25块钱 。 据韩女士介绍 , 她的高级会员账号已经消费了近26万元 , 而普通账号仅2400多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