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四维产品功能价值评判方法论:Idea、Value、Solution、Efect

编辑导语:产品经理在工作中总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个功能做不做?这个功能有什么价值?这个功能能解决什么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要从多维度进行判断;本文作者分享了关于四维产品功能价值评判方法论,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价值|四维产品功能价值评判方法论:Idea、Value、Solution、Efect
文章插图
如何评判一个产品功能做还是不做?
这是一个产品经理或者产研团队都需要面临的高频问题。
做过调研,大家对于这个问题往往会提出如下解法:

  • 看价值有多大,价值大于成本就做;
  • 看时机是不是成熟,成熟就做;
  • 看解决了用户什么问题,解决了就做;
  • 看是否符合俞军公式:新价值—>原价值—切换成本就做等等。
诸如此类的回答都对也都不对。
这些一维(yes or no)决策方法都能够从某一个维度过滤掉一些次要功能,但往往忽略了其它因素。
比如当只看俞军公式的时候,新价值—>原价值—切换成本,那么滴滴应该all in无人车,大幅度削减人力成本;但背后的因素诸如就业问题、企业研发成本、政策时机就完全没有考虑到。
所以为了能够建立起一个足够完整和体系化的模型,帮助我们筛选掉无用功能,我们需要一个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功能价值评判方法论。
在这里推荐四维评判模型,为了避免中文同义词产生的误会,我定义了四维为:Idea、Value、Solution、Efect,会用这四个名词来阐述。
一、Idea层面四维评判模型和对产品价值的思考层次有关系,一个产品功能本质是“提供一个Value的Solution”,它往往起源于一个Idea,最后对整个产品生态产生一个Efect,这四个维度是基本的产品价值逻辑。
越高层次的产品经理,越应该充分考虑到这四个维度。
举个例子:
一些产品门外汉往往会有很多Idea,经常会因为想到一个Idea而高兴到手舞足蹈,然而往往想不到更深的3个层次:这个Idea有多大价值、用什么方案(Solution)来实现这个Idea、这个Solution在实现Idea之外有哪些负面影响和成本。
这也是往往产品经理最被诟病的点——太执着于灵光乍现追求一个标新立异的Idea,仿佛找到了成功的钥匙;但实际上往往前人都已经思考过类似的Idea,甚至早已在某些维度不合适而Pass掉了。
从灵光一现到Idea落地产生价值,还有十万八千里。
二、Value层面真正入门的产品人,至少会思考到Value层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产品定义和产品核心价值确立。
我们经常说一个好产品,可以一句话概括它的价值、它提供了什么服务、解决了什么问题,比如:
  • 微信:熟人社交平台;
  • 滴滴:出行平台;
  • 大众点评:本地生活决策平台;
这是一个产品的核心Value,产品功能应该围绕这个Value来建设,一步步让这个Value越来越大进而形成壁垒成为标杆。
不是围绕这个Value的功能,都很难帮助产品在这个Value上更进一步,应该不做或者少做;这也是为什么微信(主打社交价值)会支持直播、拍一拍这种新的社交动作,而不会把京东、微保等电商金融业务放到比较重的板块。
而支付宝作为支付产品,首页是支付等功能入口,虽然也有朋友功能,但更多是作为转账的渠道;可以积累一些交易关系,但很难沉淀社交关系,和微信的好友关系功能类似但其实价值不同。
如果提出一个功能是支付宝做朋友圈直播和拍一拍,那么显然只是核心价值的衍生功能,并没有帮助到“支付”这个核心价值,优先级就会稍低。
三、Solution层面更进一步,真正一线的产品经理,面对的问题更多是——为了用某个功能的属性来加强产品核心价值,如何进行方案(Solution)细节的决策。
比如大众点评为了“让用户更好的决策”(Value)想“展示更多店铺的信息”(Idea),可以选择的功能(Solution)有很多,比如:
  • 支持店铺的VR展示;
  • 展示客户的评论供大家参考;
  • 支持对店铺进行打分来排名;
实际上我们发现1是暂时没有做的,2和3是做了的,我们尝试分析一下背后的原因:
支持店铺的VR展示,确实提供了更多店铺信息,但我们的核心目的是帮助用户更好决策(吃哪个或去哪逛),这个决策(拿饭店举例)的主要因素在于:价格、菜品色香味、就餐环境等等;而VR展示更适合展示全方位静态信息,比如看房,对于每天就餐的情况很难实时展示。
如果为了实时展示而用直播的方式呢?
一方面会有顾客隐私风险,另一方面直播模式太重,就餐信息量太小,所以相比之下视频功能更合适;所以你可以看到目前饭店是有视频展示的,并且分为官方视频和客户视频;官方视频往往是品牌宣传类非实景的,客户视频往往是拍就餐时景的,这样商家不去私自发布客户就餐视频,平台法务风险也就小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