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至远大讲堂|资金环境收紧后,城投的现金流再次告急:城投的钱去哪儿了?


_原题为:资金环境收紧后 , 城投的现金流再次告急:城投的钱去哪儿了?
经历了今年上半年久违的宽松之后 , 城投债的发行规模与净融资额都达到了新高 。 但在三季度资金环境收紧后 , 城投的现金流再次告急 , 多地又开始出现风险因素 。 因此 , 当投资人们看着还算不错的城投报表 , 不禁发出灵魂拷问:城投的钱都去哪儿了?
一、财政隐性债务
随着《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落地 , 政府对于预算的管理越来越严格 。 但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多、过去两年的操作不规范、以及近年来的财政紧张 , 地方政府始终无法消化问题 , 导致有许多隐性债务仍然存在、财政负有一定的支付义务 。 虽然2019年开启了一轮隐性债务的置换 , 但置换对资金用途、偿还方式作出了要求 , 许多隐性债并不符合置换要求 , 导致地方财政更难以解决、只能把问题甩给城投 。
正如《政府投资条例》落地后许多EPC+F项目的业主从政府部门改成了城投公司一样 , 地方政府唯一解决隐性债务的办法就是把偿付责任转嫁给城投公司 , 让城投公司进行“代偿” 。 这一现象在各地都屡见不鲜 , 虽然保障了地方财政的稳定性 , 但也让平台公司的债务负担进一步加大 。 不过 , 城投之所以特殊正是由于相对模糊的政企关系 , 帮财政渡过难关属于应尽的义务 。
二、高昂的管理开支
在经历了两轮“转型”后 , 许多城投不再是只负责融资的“空壳平台” , 而是成为了坐拥百亿资产的企业集团 。 不过 , 企业与管理制度的完善也意味着城投管理成本的快速上升 , 在员工人数不断攀升、管理资产规模不断增长之后 , 城投公司的管理费用也动辄数亿 , 且有一定的“刚性” , 成为了蚕食经营利润的大头 。
事实上 , 城投公司不仅要负担自己的管理费用 , 还经常需要负担一些财政上不好安排的费用 。 因此 , 随着城投公司的壮大 , 管理费用及其他各类费用也在不断的增长;无论财务报表怎样粉饰 , 各类费用的规模一直在持续增加 。
三、倒亏钱的固定资产
在城投评级、融资的过程中 , 资产规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 。 因此 , 许多地方政府都将大量资产装入平台公司 , 以达到评级的相关要求 。 但是 , 政府划入平台公司的大多是公益性资产 , 并没有现金流入;相反 , 城投公司还需要负担资产对应的各项成本以及人员安置问题 。
尤其是一些民生类资产 , 以前还需要政府每年安排预算进行支持;在划转给城投公司后 , 往往由城投公司自行承担 , 尤其在财政相对紧张之时 , 更是需要城投自己“解决” , 财政并没有余力进行支撑 。 因此 , 许多平台不仅没有从资产中受益 , 还为了维持资产规模每年付出很大的成本;即使有一部分经营性项目的收入作为补充 , 但综合来看依旧是入不敷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