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共享单车 滴滴出行 哈啰出行 摩拜
在资本市场遇冷的共享单车如何自救?
除了商业模式的局限性 , 资本市场的冷却也注定让共享单车的发展减缓 。
共享经济行业的野蛮生长阶段已经过去 , 目前行业的增速开始回落 , 资本也逐渐趋于理性 。
2017年中国共享出行直接融资规模达到峰值 , 融资规模为1072亿元 , 之后便一路下滑 , 2018年融资规模为419亿元 , 2020年融资规模甚至不及峰值的八分之一 , 仅为115亿元 。
而哈啰出行 , 自成立至2019年末共经历了15轮的融资 , 金额超过百亿人民币 , 而在15轮的融资里 , 蚂蚁金服就领投或者跟投了6轮 , 一时之间可可以说是风光无限 。
也因此 , 当时的哈啰出行并没有反应过来市场的降温 , 也或许是ofo , 摩拜两败俱伤给了哈啰出行史无前例的发展机遇 。
哈啰出行创始人李开逐自信地表示 , 哈啰出行的估值已经到了50亿美元 , 短期内不会有融资需求 , 对于IPO也没回话也有规划 。
但事实是 , 市场是激烈的 , 而哈啰出行是“孤独”的 。
跨入2020年 , 哈啰出行再没有传出一次融资的消息 , 并且其对手还在加速发展 。
青桔单车作为滴滴商业战略“0188”重要的一环 , 是滴滴布局交通出行市场的关键 , 也因此滴滴对其尤为重视 。 2020年4月 , 青桔单车就完成了10亿美元的融资 , 由滴滴领投8.5亿美元 , 君联资本和软银跟投1.5亿美元 。
而背靠美团的摩拜 , 背后是万亿级的本地生活市场 , 并且作为美团业务的补充 , 承受的压力也远比哈啰出行小 。
面对滴滴的青桔单车 , 美团的摩拜 , 哈啰出行的容错率无疑是最低的 , 同时也是最“孤独”的 。
因此哈啰出行必须做出什么了 , 而其中最首要的就是寻找走得通的商业模式 。
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 , 自2019年起 , 哈啰出行逐步增加了除两轮业务之外的新业务——四轮业务 , 以及本地生活的相关业务 。
首要的就是哈啰出行顺风车的推出 , 面临滴滴被调查 , 市场份额有所空缺的形势 , 恰好是顺风车业务推出的最佳时期 , 而哈啰出行也确实踩准了发力点 。
据艾瑞数据显示 , 2020年哈啰出行顺风车总交易额为69.7亿元 , 相比起2019年增长了137.9% , 市场占有率飙升至38% , 上线不过两年的哈啰顺风车目前已经成为中国第二大顺风车平台了 。
除了顺风车 , 哈啰打车也同步上线 , 先是在广东9个城市上线之后 , 接着将会在深圳、成都、杭州等全国19个城市陆续上线 。
而本地生活业务 , 则是寄希望于占营收九成的两轮业务能够带来真正的变现 。
2020年4月 , 哈啰出行APP增添了许多全新的内容 , 包括餐饮、酒旅等 , 而后 , APP又陆续上线了生鲜、火车票、快送风业务 , 意在借五亿共享单车用户的流量 , 打开本地生活市场 。
虽然这一系列的举措被指“美团化” , 但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是行之有效的策略 , 至少弥补了哈啰出行过往自我造血能力严重不足的痛点 。
【哈啰出行|哈啰出行的商业版图,早已不止是车】
但是多元化的商业模式并不是哈啰出行可以撑起来的 , 尤其进军本地生活市场 , 将会直接搅动美团、滴滴、携程、同程旅游等早已布局本地生活市场的巨头们 。
因此 , 哈啰出行急需抓住蚂蚁金服 , 也就是阿里巴巴这个“救命稻草” 。 也正是为此 , 哈啰出行光是抵押给蚂蚁一方的共享单车就达到了700多万辆 , 这不仅是为了拿到蚂蚁金服的融资 , 同样也是为了守住蚂蚁背后巨大的流量入口 。
哈啰出行的自救道路无疑是艰难的 , 但也是有成效的 , 至少背靠阿里巴巴、多元化发展的哈啰出行已经拿到了三强决赛的入场券 。
三强鼎立 , 哈啰出行凭什么破圈生长?
美团摩拜、滴滴青桔、蚂蚁哈啰注定会有争锋一战 , 哈啰出行要凭什么破圈?
共享单车3.0时代 , 是哈啰出行最大的机会 。
区别于野蛮生长的时代 , 现如今共享单车早已不是比拼哪家投放的单车更广 , 哪家一时的用户更多……比起这些 , 他们更在乎的是谁能在3.0时代抢占先机 , 进而拿下话语权 。 而哈啰出行自进入3.0时代后 , 就一直布局全线 , 向此靠近 。
从目前哈啰出行的商业战略来看 , 其实就是“四驾马车”并行 , 也就是两轮业务(哈啰电动车 , 小哈换电)和四轮业务(哈啰顺风车、哈啰打车)协同发展 。
但是与上面“自救”造血的四轮业务不同 , 两轮业务将是哈啰出行的发展重点 , 也是哈啰出行破圈生长的关键布局 。
稿源:(袁国宝)
【傻大方】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110O4D0R021.html
标题:哈啰出行|哈啰出行的商业版图,早已不止是车( 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