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解虚构文学剧情的时候,是应该站在角色的角度,还是作者的角度( 二 )


如果想入戏的话,那当然还是从角色的立场理解才能入戏嘛。如果非要每次都站在作者的角度看问题,那阅读虚构类文学,或者看电影还有什么乐趣嘛。

通常我们觉得好看的文学作品,基本上是情节和人物两个大块大家觉得非常好。
■五十
怎么才会觉得好呢,你会觉得“真实”。不管是科幻题材也好,现实题材也好,古代的也好,现在的也好,真实是当故事里某一段的情节发生时,你会觉得:对,这个地方人物的反应就应该是这个样子,有此而生的情节和接下来的发展应该就是这个样子的。
到这个时候你再作为“上帝”去强改人物性格和情节走向,决定他们的生死和方式,看的人都会觉得这个人物OOC了
创作文学作品,尤其是写小说,最妙的地方就在于,当作者已经在心里想好了这个人物的形象,气质,性格之后,故事有了大纲,开始动笔,越往后写,人物的形象就越生动立体,同时也就越不受作者的控制。就好像一个孩子,从一个什么都由你替他决定的小婴儿,长成了带有自己思维思想和行为特点的青少年。

我……站在自己的角度,我每次都会想和自己身上有没有重叠的部分,没有就当故事看一看,有的话会仔细琢磨一下
■五十

作者只是第一个看到故事全貌的人吧,你本身就是和他一个角度;是否以角色的角度就得看投入不投入了;
■五十

以角色的角度去理解。如果以编剧角度去理解剧情会显得目的性和逻辑性太强。或许你能分析出想要的表象答案。但你无法用心去感知其深层次的内涵。故事线和人物线交汇的时候,就会出现你所说的问题。以人物代入的方式思考会更细腻,整个过程中会有更丰富的收获。如果以编剧的视角倒推,那只能满足自己的逻辑感,忽略了作者的初心。
■五十
最近在玩一个PS4游戏《底特律-成为人类》,有兴趣可以百度一下介绍,游戏电影类型。完全代入感思维。其精髓在于:“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而在这一过程中你得到的不止是一个个答案,而是在过程中感知人性。
■五十

作者大都是希望你能站在角色的角度吧
■五十

站在剧情人物的角度能帮助你对剧情和人物产生共情,从而对情节产生深刻印象。

站在作者的角度,上帝视角看到人物动作想的更多的就是这个人物这么安排对行文的影响之类,有助于感悟作者写作特点。
■五十
两者肯定是有交点的,并不是泾渭分明,因为想盈利就要有好的剧情,而更好更复杂的剧情决定着角色的设定耐人寻味。
私以为,站角色。
而大部分编剧写剧本,你可以理解为作者写小说,基本都是带着自己的目的,不一定非是盈利,但一定利于自己的现在以及将来。所以作者为了盈利这一点,你不用站,它可以说是铁定的,几乎所有作者都为了得利,但这并不是说天下的角色都如出一辙了,毕竟作者水平不同,所以有好的剧情,何不置身其中,抛开世俗,好好欣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