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文章插图
从招股书数据可以看出,KK集团光鲜新零售外衣下仍然存在焦虑,SKU和门店持续扩张导致资金紧张,过高的投入引发的成本焦虑,从而给流量转换带来压力。
新零售故事并不好讲,KK集团能否成为例外?自从马云在2016年10月提出新零售的概念,新零售行业势如破竹。然而,一路狂飙的新零售如今却悄然踩下了刹车键,“风口”变“封口”。
曾定下“3到5年开店1000家”目标的7FRESH,截至2019年6月底,在营门店仅16家。大润发旗下的飞牛网3年投资超10亿元,最终亏损高达3亿元之多。永辉超市旗下的永辉云创2018年前三个季度亏损高达6.17亿元,连带永辉超市7年来首次出现业绩下滑。
圈地大战紧接着用户补贴大战,双方之间甚至是阵营内部的不同企业之间,都为抓住更多新用户、抢占更广阔的市场而不断进行花式“烧钱”大战,这让本就偏向薄利多销的零售业雪上加霜。
用钱砸出来的新零售企业,收入始终难以覆盖运营成本,供应链和资金链一旦断裂,爆炸式增长后的泡沫就会开始破裂。
如今互联网高速高效发展的时代,短视频直播的盛行让越来越多的快消品牌宣传都是依靠短视频的传播力来迅速吸引顾客。能够让消费者记忆深刻的点不只是所谓的网红拍照打卡点,更是主要客群的定位准确。
目前KK集团最新的看点就是潮玩集合店X11。
据弗洛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潮玩市场规模为20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34.6%),预计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30%左右 ,2024年预计达到760亿元。
文章插图
如果说泡泡玛特将中国潮玩市场的关注点缩窄至盲盒,那么X11则是掀起潮玩概念更多的想象空间。泡泡玛特虽将盲盒经济带至火热,但其自身与盲盒也实现了深度捆绑,这也意味着潮玩并非盲盒这一条路可走。
X11集合店的模式更像是名创优品的TOP TOY,产品覆盖都十分广泛,但都存在一点劣势:没有从消费者心中建立起印象深刻的品牌认知。
KK集团采用的买手制,在价格方面没有过多的协商空间,但随着电商崛起,互联网弥合了信息鸿沟,使得依靠信息差红利建立生意的"中介"的商业模式开始失效。
回归到KK集团本质,无论是KK馆还是KKV,除了高颜值的设计带动网红效应之外,与传统日用百货快消零售并无太大差别。
不过,KK集团以DTC模式运营,并通过“美学、科技”两大关键词倒是形成了差异化优势。从表层来看,KK集团通过空间、设计、色彩、陈列等多个维度提升门店颜值,一些具有创意特色的摆放、设计让人忍不住拍照打卡。
文章插图
而这,恰恰契合了新消费时代下的消费者心理。比如长沙茶颜悦色、文和友等品牌的蹿红,其实很大一部分的原因也是打出了契合当下消费者心理的好牌。
笔者认为,KK集团对这一点的把握值得肯定,毕竟对于“颜值即正义”的新生代消费者,美好的事物会让TA们充当“自来水”,自发帮助其分享传播,进而引爆社交网络。
如果说这些所谓的“美学”仅是面子的话,KK集团还有扎实的里子。尽管“美学”可以带来流量,但最终的转化还是需要产品说话,选品也就成了促成高转化的重要一环。
KK集团利用互联网思维不断迭代,通过专门的买手团队根据市场趋势、消费者需求等多维
度进行综合考察,经过投票筛选出部分商品进店试销售,达到一定标准的产品才能最终留存,
反之淘汰。这其实,也就可以理解为变现为其用户群里进行了一次货品质量把关。久而久之,
消费者产生信任感之后,也就容易提升用户粘性。
文章插图
但不能忽视的是,相较于名创优品、泡泡玛特等自有品牌而言,KK集团更多的是第三方采购,除了庞大的买手费用支出,还得为维持具有竞争力的低价牺牲毛利率,这是否是一条可持续发展中之路,仍然值得去思考。
总的来讲,KK集团踏上时代便利车,从消费者出发的利益点来做大品牌,但当下的热点总是瞬息万变,创造一时的爆款并不难,想要维持“网红”名头并持续实现流量变现并未易事。
好在Z世代的崛起给潮流新零售玩家带来了较大的想象力,但要在新生势力不断崛起的当下站稳脚跟,KK集团还需打磨自身以及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第二成长曲线,这样在激进的新零售潮流中才能更好的沉淀下来。
稿源:(钛媒体APP)
【傻大方】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110594552H021.html
标题:x11|叩响港交所大门,KK集团能否成为“中国版秋叶原”?( 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