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大方


首页 > 潮·科技 > >

玩梗|这届年轻人,时刻都在“破防”( 三 )



按关键词阅读: 5G 安卓 算法 互联网 用户 基站 互联网公司 连接数 广告主


这时候,处于相同冲浪频道的好友能够迅速找到同好,彼此堆砌出无形的屏障。虽然在屏障外的参与者很想加入这场对话,但最终他们会发现凭借自己的微薄“知识储备”,只能被孤立在外,听不懂,也说不出来。
久而久之,当新梗逐渐变成区分群体与群体之间的新信号时,为了维系群体关系,人们会不自觉的对梗产生依赖:
一来,为了维护在群体中的存在感,年轻人会频繁使用梗,打入圈层内部。
二来,为了提升圈层在其他群体中的优越感,他们也会不断制造、传播新的梗文化,将梗的存在延伸至学习、生活、工作中。
就这样,梗文化取代了部分文字短语,成为了日常交流的必需品,这从根本上就导致了表达能力的弱化、文字失语症的形成。
2. 病因二:媒体营销此外,除去丛众心理和群体归属感外,媒体营销的参与,也在潜移默化地引导网民使用“梗”。
为了适应媒体发展所带来的互联网环境变化,摆在各级全媒体、融媒体面前的是:如何将内容高效传播,提升其在年轻群体中的影响力。这其中,“破圈”是最有用的手段,而“玩梗”就成为破圈的主要途径。
由于部分媒体营销的关注点和年轻群体的兴趣点不同,很多时候无法引导年轻受众,因此必须通过丰富、创新的表达形式掌握主动权和年轻群体的注意力,在“玩梗”中获得认同。
许多媒体营销都曾将“梗”应用于广告中。例如,怀旧营销,文案可以说“爷青回”;茶饮营销,文案可以说“秋天的第一杯”;公益营销,文案可以说“比博燃”……许多品牌甚至会自己造梗,只为了和年轻人产生共鸣。
玩梗|这届年轻人,时刻都在“破防”
文章插图
某手游就曾在去年将流行梗还原,植入了视频广告。约4分的视频中包含了苏大强、雪姨、淡黄长裙、真香警告等名场面,凭借每个知名场景传递了该游戏的slogan。该广告一经发布,就获得了大量的话题和关注度,是玩梗中的“典范”。
不过,媒体营销中的大部分也仅是为了扩大商品的传播范围,满足自身对于流量的需要。因此受到他们的引导,年轻人对“梗”的使用显然会更无底线,表达也会更加碎片化。
小到内容推送、开屏广告,大到主流媒体,其实都不乏会出现“玩梗”的身影。但究竟是正向积极的推广,还是利益至上的营销,网络流行梗的用法还需多多斟酌。
四、正确看待“梗”文化语言不只是工具,而是一种受思维支配、有活性的、需要保持训练才能自如表达的东西,是具有创造性的。
从所想到说出,语言的形成需要过程,且并不简单。豆瓣小组“文字失语者互助联盟”的简介中这样写道:“长期以来,作为倾听者和旁观者的我们,逐渐忘记了如何组织文字的逻辑、怎么清楚地运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绪和观点。希望每一个失语者能在这里通过练习摆脱文字失语。”
玩梗|这届年轻人,时刻都在“破防”
文章插图
从今年1月创建至今,互助联盟一直以摆脱“梗”的方式提问和交流,有发图提问“如何形容图片氛围”、“这张图如何描述”的:
玩梗|这届年轻人,时刻都在“破防”
文章插图
也有提问“吃醋”、“破防”、“Q弹”替代词的:
玩梗|这届年轻人,时刻都在“破防”
文章插图
玩梗|这届年轻人,时刻都在“破防”
文章插图
玩梗|这届年轻人,时刻都在“破防”
文章插图
更有甚者,提问“如何不提孤独而描述孤独”。
玩梗|这届年轻人,时刻都在“破防”
文章插图
虽然问题形形色色,但毫无疑问,他们都在为文字表达做出了努力,并且在不涉及“梗”的前提下进行了回答。浏览小组的问答帖,我仿佛置身于一个没有“梗文化”的时代,用文学体系构思着每个问题的合理解答。
提及“梗”和“文字失语症”,大部分网民的反应平平无奇,甚至会认为广泛使用流行词和表情包的自己语言天赋“异于常人”。
朋友本人就曾和我讨论过,“我觉得自己很潮,别人说什么话题我都有梗来接。”但反过来思考,这何尝不是说明了“梗”的影响力恐怖如斯,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代替了部分语言和文字,成为了年轻人交流的主力工具。
当然,我们不能够否认“梗文化”在互联网语境中的作用,以及其在年轻人文化中的意义,因为一味的禁用“梗”同样会适得其反,不仅失去了调侃的乐趣,也会使文字变得冗长乏味,无法与他人共鸣。


稿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傻大方】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11029411262021.html

标题:玩梗|这届年轻人,时刻都在“破防”( 三 )


上一篇:软件|36氪首发|「云湃科技」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打造多物理场一体化仿真设计平台

下一篇:fFacebook“吹哨人”要求扎克伯格辞职:希望换个关注用户安全的人来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