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商业评论|云南白药,没有退路


新零售商业评论|云南白药,没有退路
本文插图
作者:响马 , 新零售商业评论特约评论员
“ 云南白药牙膏进击的过程 , 就是一部国产牙膏‘命运启示录’ 。 ”
好文3486字 | 6分钟阅读
2008年 , 被称为“国产股神”的赵丹阳砸下600多万美元 , 拍得与巴菲特共进午餐的机会 。
据说当时 , 赵丹阳给巴菲特带去了两件中国特产:东阿阿胶和云南白药 。
尽管事实无法确证 , 这段往事仍被传为资本市场的一段佳话 , 各路人马将云南白药封为“中药第一民族品牌” , 开启了十年十倍股的高光之旅 。
这一掌故 , 折射出云南白药作为“国民IP”的巨大能量 。
对于彪悍的品牌势能 , 云南白药公司早已运用自如 。 2003年 , 推出云南白药牙膏 , 主打高端市场 , 并为此专门组建健康产品事业部;两年后 , 牙膏销售额达到8000万元 , 渐渐成为云南白药一大盈利支柱 。
到2019年5月 , 云南白药公司在财报中宣布 , 根据第三方提供的数据显示 , 云南白药牙膏市场份额为20.1% , 已跃居国内牙膏市场占有率第一 。
此前长达6年的时间里 , 中国牙膏市场的“头把交椅”始终由“黑人”牙膏占据 。
值得注意的是 , 云南白药牙膏进击的过程 , 不只关系着它自身 , 还展现出一则国产牙膏“命运启示录” 。
不务正业的“前任”
每天早晚刷牙 , 已经是当代人的生活习惯 , 但牙膏 , 是彻彻底底的舶来品 。 19世纪末 , 牙粉、牙膏等牙齿清洁产品 , 随着其他“洋货”一同涌入中国 。
此后 , 中国牙膏市场慢慢培育 , 主导者大多是外国品牌 。
与此同时 , 一些中国企业也利用中药等优势 , 和外国品牌牙膏展开差异化竞争 。 其中 , 两面针是国产牙膏名副其实的“王者” 。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 商超的货架上 , 随处可见两面针牙膏 。 从1996年起 , 两面针牙膏的产量和销量 , 长期位居全国牙膏行业前三名 。
到2003年 , 两面针的总营收达到5.86亿元 , 扣非净利润2800万元 。 这里面 , 日化板块中的牙膏业务创收4.43亿元 , 占两面针总营收的76% 。
【新零售商业评论|云南白药,没有退路】2004年1月 , 两面针成功登陆A股 , 成为“牙膏第一股” , 迎来了自己的巅峰时刻 。 彼时 , 云南白药牙膏刚刚推出不久 。
谁也没有想到 , 两面针的荣耀 , 来去匆匆 。 2004年和2005年 , 两面针的总营收虽然还是维持在5亿元之上 , 扣非净利润却出现大幅下滑 , 分别跌至700万元、400万元 。
2006年 , 两面针依然没有扭转颓势 , 扣非净利润由正转负 , 亏损1.08亿元 。 更令人惊讶的是 , 从2006年到2019年 , 两面针连续亏损13年 , 扣非净利润亏损累计超过13.5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