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在我国能不能实现职业化( 三 )


电视转播呢,感觉转播方式也成问题,乒乓球跟台球像斯诺克还不一样,斯诺克节奏慢,大多数时间球台边也只有一个人,视野很不错;乒乓球节奏太快,几秒、几十秒就出结果,因此对电视转播要求很高,现在这一块转播质量和效果还有一定问题。没人看的话,职业也很难发展起来。



乒乓球在我国能不能实现职业化



其实去年国乒跟腾讯搞那个“地表最强12人”有点意思,商业化包装、转播镜头的切换、跟娱乐的结合,做的都不错,也有不少张继科、马龙等人气球星的迷弟迷妹去看比赛,不知道为啥后来不搞了。咱搞传统优势项目不要怕中二,吸引年轻人就得靠这个。
之前日本电视节目把马龙称为“帝国的破坏龙”,给出了六边形的能力雷达图,这些对于赛事包装其实是很有必要的,能吸引年轻人,而年轻人最具活力,也有消费力。



乒乓球在我国能不能实现职业化



@门外的野蛮人:
先说在前面,本人只是乒羽爱好者,生态圈的读者朋友勿喷。我的看法是,有的比赛是用来看的,有的比赛是用来参与的。我感觉乒乓球、羽毛球职业赛事做不起来,虽然大家喜欢打乒乓球、羽毛球,但并不爱看比赛,因为这两个项目貌似不难,4年一度看看奥运会什么的,但是看懂中间的诀窍,欣赏联赛的乐趣,其实还挺难的,很复杂。
像足球、篮球,你就算不懂战术,你也可以看懂进球得分,不影响你发朋友圈和微博跟大家交流。
乒乓球呢,发球方式之间的差别看不出来,球怎么旋转也判断不出来,你能看到的也只有发球、接球、过网、撞网、出界这种,跟竞技内容本身没关系,没看过的跟会打的差别不大,觉得很厉害,但是看不懂,乐趣就少了很多。
羽毛球也差不多,观众接收到的信息也很少,顶多是“这个球有点diao啊,哈,竟然接住了!”更多的乐趣其实体会不到。


乒乓球在我国能不能实现职业化



我感觉是不是应该学习网球,多用用科技手段和打造职业化体系?例如各种技术的镜头、多视角的回放、球速的统计、各种技术统计、排名、年终赛等等,这样球迷看起来可能乐趣多一些。
另外,可能这对解说员的要求其实也很高,能把大家都说懂其实很难,我觉得央视有一些解说确实业务能力还是差一些,其实多做做功课,乒乓球羽毛球也可以说的很精彩嘛,像央视主持人陈滢,一个羽生结弦的花样滑冰都能说的那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