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岛风情|放贷回归金融机构! 监管明确蚂蚁团体、京东数科们的角色定位 | 观点( 四 )


消费金融产品余额下降的一大原因 , 在于公司更加注重金融科技输出 。
鹭岛风情|放贷回归金融机构! 监管明确蚂蚁团体、京东数科们的角色定位 | 观点
本文插图

鹭岛风情|放贷回归金融机构! 监管明确蚂蚁团体、京东数科们的角色定位 | 观点
本文插图
改造金融行业底层构架
当银行尽数和蚂蚁团体这样的头部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时 , 后者立场开始逐渐“傲慢”了 。
蚂蚁团体招股书显示:
“根据奥纬谘询研究 , 截至2020年6月30日 , 按照我们平台促成的信贷余额计算 , 我们是中国最大的线上消费信贷和小微经营者信贷平台 , 其中消费信贷余额为人民币1.732万亿元、小微经营者信贷余额为人民币0.422万亿元 。 截至2020年6月30日 , 我们与约100家银行合作伙伴合作开展业务 , 包全部政策性银行、大型商业银行、全部股份制商业银行、领先的城商行和农商行、在中国展业的外资银行 , 同时也与信托公司合作 。 ”
跟着合作银行数量越来越多 , 几位曾和蚂蚁在联合贷层面有过合作的银行界人士称 , 蚂蚁团体变得“越来越霸道” , 占据了更多的话语权 , 不仅在分蛋糕时攥取了更多的收益、而且要求“我们推过来的客户、必需得放款” 。
这种“资金方跪舔金融科技平台”的诡异现象引发了监管留意 。
多家银行界负责人就曾表示 , 7月底 , 它们被监管要求上报和蚂蚁团体合作的联合贷数据 , 包括坏账、余额等 。
“这就表示监管在排查以蚂蚁团体为首的联合贷、助贷体量 。 ”其中一位银行界人士说道 。
一旦蚂蚁团体1.7万亿元助贷、联合贷体量受到监管限制 , 无疑会对整个团体产生一定影响 。
从近期传出的动静来看 , 以蚂蚁团体为首的金融科技公司好像在另寻出路 。
这次蚂蚁团体不再选择对单个金融机构输出金融技术能力 , 而是意图改造整个消费金融行业底层构架 。
今年9月 , 有媒体报道 , 中国工商银行开始采用蚂蚁自研数据库OceanBase , 对公(法人)理财系统完成从大型主机到OceanBase分布式架构的改造 。
这或许是蚂蚁团体改造金融行业数据库的第一步 , 意味着蚂蚁团体开始革新整个金融行业底层构架 。 数据库或是其改造金融行业基础设施的第一步 。
此前 , 金融业对Oracle等数据库依赖度极高 , 以2018年的数据银行业为例 , 根据中国信息通讯研究院的调研数据显示 , 在银行各类数据库的应用占比中 , Oracle以超过60%的占比遥遥领先 。
蚂蚁团体的自研数据库OceanBase一旦成为整个金融行业的第一选择 , 就意味着蚂蚁团体从单对单输出金融科技服务、顺利转变为改造金融业底层架构系统 。
这会是金融科技2.0时代吗?我们期待时间给出谜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