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文章插图
创始人张大磊的信念:让医疗AI融入每个人的生活。
作者|艾露恩
编辑|信陵
如果记忆可以复制,你想复制什么?
这是北京鹰瞳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鹰瞳科技)创始人张大磊在读书时,曾和神经生物学老师探讨的问题。多年之后,这个问题重新回到张大磊脑海,并且有了一个更为具化的指向。
“有什么方法可以把优秀医师脑袋里面的经验用机器学习算法给复制出来,然后再把它普惠到所有人身上,去成为一个日常健康服务。”
2015年,鹰瞳科技成立,聚焦视网膜影像赛道,通过AI产品尝试运用算法深度学习医生的经验,把它变成一个快速的、自动化的过程。
在之后6年的时间里,鹰瞳科技在AI医学影像行业精耕细作,如今已成为一家拥有同行业最先进技术平台之一的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公司,具备研发、生产、注册和商业化的全部能力。
2021年,AI医疗公司开启上市潮。因更易实现商业化价值,鹰瞳科技所在的影像应用赛道成为AI医疗领域奔赴资本市场的主力军。
从6月21日向香港递交招股书,到9月22日通过聆讯,鹰瞳科技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这在港股IPO流程中,几乎实现了最快速度的获批。
10月26日,鹰瞳科技正式启动招股,在几家医疗AI企业中率先突围。招股期为10月26日-29日,股份代码“2251”,瑞银集团和中信证券担任联席保荐人。
成为医疗AI行业的上市第一股,成立六年的鹰瞳科技究竟做对了哪些事情?为什么率先跑出来的会是它?
聚焦AI视网膜影像赛道
获得先发优势
2015年,鹰瞳科技成立。张大磊谈起创业最初的想法称源于家人就医时的误诊漏诊,深层次思考,中国那么多人被误诊漏诊,其中大多数到底发生在哪里?其实不是在医院。
在这一触动下,成立之初的鹰瞳科技选择了从血管和神经切入。因为视网膜是全身唯一可以在直视下无损伤地动态直接观察血管和神经的部位,几百种疾病可以通过观察视网膜来识别。
相比之下,一个医生对几百种疾病做出精准判断和分型分级则需要20~30年、经手3~5万名患者的经验积累才可以做到。视网膜影像AI产品,则尝试通过算法学习医生的经验,把它变成一个快速的、自动化的过程。
目前,鹰瞳科技的产品线包括三大部分:用于检测及辅助诊断的人工智能医疗器械软件SaMD(Software as a Medical Device)、健康风险评估解决方案和独有硬件设备。
Airdoc-AIFUNDUS为鹰瞳科技的核心产品,基于数百万交叉标注的视网膜影像和人工智能技术,可发现早期健康风险在视网膜上的异常表现,该产品由深度学习技术驱动并在科学理论、临床试验数据及临床途径方面得到了充分验证。
2020年8月,鹰瞳科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图像辅助诊断软件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成为首款获得医疗器械三类证的人工智能视网膜影像识别辅助诊断产品,其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91.75%的敏感性和93.1%的特异性。同时,这也是全球第二款获批的人工智能视网膜影像识别分析SaMD。
医疗AI市场尚处于行业发展初期,鹰瞳科技先于竞争对手获得批文拥有了先发优势,也收获了医学界权威人士的一致首肯。
清华长庚医院眼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眼外伤学组副组长胡运韬对鹰瞳科技的糖网辅助诊断产品具备自动化图片质量控制模块这一功能进行了高度认可,“这一功能解决了图片质量标准化的痛点,使非眼科医生也可以使用这个系统。”据了解,这也是目前市面上唯一一款具备自动化图片质量控制模块的产品。
“视网膜影像AI技术三类证发放是政府对获证企业的认可。”上海长海医院内科教研室主任、上海市医学会内分泌专科分会委员徐茂锦表示,这种认可对鹰瞳科技来说是一种责任。对广大的糖网患者来说是一种福音,因为有更先进的技术来给患者做健康检测服务。
Airdoc-AIFUNDUS拥有三个版本,Airdoc-AIFUNDUS (1.0)商业化前景明朗,除了在多中心临床试验中表现良好外,可兼容市面上的大多数眼底相机,这为其带来更广泛的市场机会。
Airdoc-AIFUNDUS的2.0、3.0版本继续拓宽适应症。
Airdoc-AIFUNDUS(2.0)旨在辅助诊断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及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计划于2021年10月开始多中心临床试验,2022年第二季度申请国家药监局的新适应症注册批准。获批后,Airdoc-AIFUNDUS (2.0)有望成为中国首个可用于多种获批适应症的人工智能辅助诊断SaMD。
稿源:(创业邦)
【傻大方】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102E335P2021.html
标题:人工智能|“慢”生意驶入快车道,鹰瞳科技成为医疗AI第一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