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地商置|公司丨一拨明星经理人向金地商置集结:金地“自留地”果熟蒂落( 三 )


利润水平的差距也很明显 。 金地集团的赚钱能力算行业中上水平 , 但金地商置显然更胜一筹 , 2019年的物业发展、投资物业及长租、小贷业务毛利率分别达53%、39%、86.5% , 归母净利率高达32.5% , 几乎是金地集团的2倍 , 足以笑傲整个地产江湖 。
至于净负债率 , 截至2019年底 , 一贯稳健的金地集团是60.24% 。 但金地商置的数据令人咋舌 , 仅为26% , 远低于万科 。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 从数据上来看 , 金地商置就是一个精华版的金地集团 。 有人发现 , 自2014年起 , 金地商置的净利润率就普遍比金地集团高出10个百分点以上 , 这可能不是偶然 , 而是管理层有意识地将高盈利项目聚拢于金地商置麾下 , 从而反映在财报的良好表现中 。

同一批高管 , 管着两家上市公司 , 一家跟股东走得更近 , 另一家的股东可就有意见了 。 其实 , 金地集团的投资者对管理层拿资源去扶持金地商置一直颇有微词 , 毕竟这些资源如果用于自身 , 那金地集团的规模绝不仅限于目前的2000亿元 。
引起这种猜疑的是两家公司同质化的业务布局和运营模式 。 虽然 , 金地商置一直有意凸显自己作为金地集团商业平台的形象 , 在官网的介绍中 , 将住宅业务置于商业中心综合体、产业园镇等业态的后面 , 但无法掩盖一个事实:他们自始至终就是靠卖房子支撑业绩的开发商 。 一直到2019年年底 , 来自物业销售的收入占比还高达九成 , 土地储备中 , 也有接近九成是住宅用地 。
当然 , 既然堂而皇之的存在了这么多年 , 金地商置对于所谓的同业竞争也有一套看似很有道理的说辞 。 他们的解释是 , 做商业地产的企业都会用住宅物业去平衡现金流 , 这样才能为股东创造价值 。
金地商置越做越大、越做越好 , 但金地集团的持股比例却越来越小 , 从2013年的67.45%稀释到了今年上半年的39.87% 。 与之相对应的是 , 管理层的话语权逐渐增强 。
今年上半年 , 以凌克为首的4位管理层有个大动作 , 将被授予了最长达7年时间的购股权行使了绝大部分 , 只剩黄俊灿的4350万股还未行权 。 行权后 , 凌克持股1.02% , 黄俊灿持股0.88% , 徐家俊0.77% , 韦传军0.57% 。 他们在金地集团的持股比例分别为0.08%、0.05%、0.02%、0.02% 。 两相对比 , 金地商置给的激励显然更到位 。
按市值计算的话 , 凌克在金地商置持有的市值有2个亿港元 , 而在金地集团的持股市值也就5000多万元 。
行权的背景值得关注 。 一则 , 今年1月在金地商置的总结表彰大会上 , 徐家俊透露未来3年要冲刺千亿规模 。 二则 , 金地商置去年的派息比率提高到了30% , 相比过去几年20%~26%的水平 , 进步明显 。 结合高管的行权举动 , 可以解读为:管理层已经做好了带领公司冲向新高度 , 同时分享更多成长收益的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