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生子当如孙仲谋,曹丕做了7年皇帝3征孙权,是在证明自己吗?( 二 )
文章插图
2、孙权曹丕称帝后,刘备也在成都称帝。第二年,刘备领兵数万伐吴。为了稳住曹丕,避免陷入两线作战,孙权并没有急于称帝,而是暂时称“吴王”。而且,他还放低姿态,向曹丕称臣。曹丕看出了孙权动机不纯,在“拜权为大将军,封吴王,加九锡”(《三国志·文帝纪》)的同时,还便将了他一军,要求孙权提供一个儿子来洛阳做人质,也就是所谓的“质子”。这是对孙权的一次重大考验:如果拒绝派质子过去,则明摆着是称臣动机不纯,给曹丕发兵攻吴的理由;而如果派儿子过去,将来肯定会受制于人。
文章插图
然而,等使者一走,孙权就封孙登为太子,这就等于宣布孙登不再是质子了。后来夷陵之战进入关键阶段,孙权为了稳住曹丕,向其上表谢罪,表示年底即送质子过去。当年9月,终于看清了孙权鬼把戏的曹丕,兵分三路大举伐吴,而此时夷陵之战已经结束,这场质子之争也就不了了之了。在这场“质子之争”中,孙权利用灵活的外交手腕,略胜曹丕一筹。而曹丕没有及时发兵伐吴,除了被孙权忽悠了以外,还有稳固皇位的需要。二、军事上的对比1、三路伐吴曹丕公元220年正月继任魏王,当年年底登基称帝,在公元226年五月就因病去世,年仅39岁。他两头算才做了7年皇帝,实际在位时间仅仅6年多。然而在这短短7年时间里,他赌气似的3次亲征孙权,却对更加弱小的蜀汉置之不理。
文章插图
公元222年九月,魏吴关系因为“质子之争”走向恶化,曹丕决定三路出兵,讨伐孙权。《资治通鉴》记载:“九月,命征东大将军曹休、前将军张辽、镇东将军臧霸出洞口。大将军曹仁出濡须。上军大将军曹真,征南大将军夏侯尚,左将军张郃,右将军徐晃,围南郡。”曹仁、张辽、张郃、徐晃、曹真、曹休、夏侯尚等,都是曹魏名将,曹丕排出的阵容可谓星光熠熠。可战果如何呢?(1)洞口之战曹休率领二十余军的兵力沿资江而下进军历阳洞浦,孙权命吕范指挥徐盛、全琮、孙韶等人率领五军兵力前往洞浦战线。(三国时一军约4000人,比如《华阳国志·卷六·刘先主志》就记载:魏王遣左将军于禁督七军三万人救樊。)
文章插图
(2)江陵之战曹真率领十余万兵力,直取荆州治所江陵,曹丕也亲临宛城以助声势。一开始,张郃击败了吴将孙盛的援军,占据了江陵中洲。而曹真和夏侯尚也击破诸葛瑾的援军,兵围江陵。此时,因为瘟疫,江陵城内仅有五千人马能够应战。但主帅朱然毫无惧色,他不光坚守城池6个多月,还曾出城攻破魏军。此后,吴国派潘璋、诸葛瑾领兵救援,而魏军因为江水暴涨和瘟疫等因素,不得不撤军。(3)濡须之战曹仁领兵数万攻打濡须,他先用声东击西之计诱使朱桓调走了大部分守军,然后派自己的儿子曹泰攻打只剩5000守军的濡须城,同时派常雕、诸葛虔、王双攻打朱桓部曲妻子所在的中洲。结果,曹泰被朱桓烧营而退,而常雕被杀、王双被擒,曹仁军大败,全部撤回。
- 曹丕杀曹洪,仅仅是因为曹洪贪婪吗?仔细看背后的门道可多着呢!
- 滞留印度54年的中国老兵,因迷路误入印度,无奈在印度娶妻生子
- 美国大兵风流成性,越战留下五万私生子,至今都是越南人心中的痛
- 曹丕|魏蜀吴三国的称呼原来是错误的,我们一直被误导了近千年。
- 黄歇如何让自己的私生子,继承楚考列王的王位?
- 刘禅的能力和智商究竟如何?至少不比曹丕差
- 生子当如孙仲谋?在曹操眼里不值一提的曹丕,其实远胜孙权
- 曹昂、曹丕、曹彰、曹植、曹冲,到底谁更适合当曹操接班人?
- 卫子|汉武帝雄才大略,却又薄情寡义,临终下令,后妃中凡生子女者必死
- 司马|曹植本可继承王位, 无奈被这一件事害惨, 结果让曹丕占了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