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走向共和》中的误区:光绪帝真的为了变法而革了翁同龢的职?
这种观点的流行,可能是受了《走向共和》的影响。
我得说,《走向共和》是一部好剧,但它不是历史。
在《走向共和》中,翁同龢被塑造成了一个迂腐的老顽固,为了跟李鸿章的私怨不惜克扣北洋水师换军舰买炮弹的钱,可转手却又为了一己私利被南洋奸商骗走了几十万两国库存银;甲午战争爆发,翁同龢面对李鸿章对时局的分析,置若罔闻,一力主战,遭致惨败后却又让李鸿章背锅;恭亲王死前,对立志变法维新的光绪帝说,想变法就不能用翁同龢,皇上千万不要铸此大错……就这样,翁同龢被光绪帝罢免,开缺回籍,永不叙用。
文章插图
看《走向共和》时,看到翁同龢就像看到现在那些只会喊口号的愤青,心里简直恨得牙痒痒,但这些并非历史真实。
第一,翁同龢与李鸿章有仇,这是真的,简单说就是当年李鸿章一纸600字的奏折把翁同龢的哥哥翁同书发配到新疆,顺带着还把他爸爸翁心存气死了,具体不再赘述。翁同龢克扣北洋水师军费也是真的,但并非是针对李鸿章的报复之举。
因为翁同龢不单断了北洋水师的经费,也断了南洋水师的经费,甚至断掉了大清朝所有省份、所有部门购置外国枪炮的经费。
为什么呢?因为户部没钱了。
文章插图
1885年,慈禧下令重建南海、中海、北海;1888年,光绪帝下令为慈禧修筑颐和园养老;1889年,光绪帝大婚,排场极尽奢华。
而且,即便翁同龢停掉了购置枪炮费用,这也影响不到北洋水师。因为海军军费根本不从户部出,而是走海军衙门的账。
海军衙门于1885年建立,由醇亲王奕譞负总责,庆郡王奕劻、直隶总督李鸿章会同办理。而奕譞、奕劻二人大多做甩手掌柜,所以实权被李鸿章把持。李鸿章利用自己的权力和影响力,到处抠钱,据为己有,十年间总共为北洋水师筹集了2000万两军费。
更不用说李鸿章的淮军到底私藏了多么丰厚的小金库。
这些都与翁同龢无关。
文章插图
第二,甲午战争中翁同龢确实主战,但并不是为了和李鸿章唱对台戏,而是清流本色所致,不愿屈从于倭贼而已。且多年来,李鸿章多次鼓吹北洋水师实力,翁同龢乃一介文人,并不长于军事,所以对北洋水师的战力颇为自信,这才有了主战的观点。
而且,说翁同龢是老顽固,也有失偏颇。翁同龢借着自己帝师的身份,曾多次给光绪帝呈送西学著作,打开了光绪帝的视野;翁同龢还曾支持盛宣怀办理中国通商银行,并拨银100万两作为启动资金;翁同龢还第一家自办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由其主持之户部拨银100万两“生息官款”存于该行,为中国通商银行最初营运资金;康梁维新主张也是翁同龢最先推荐给光绪帝,他在维新变法初期还极力支持康有为提出的诸项变法主张,并为光绪帝代拟了明定国是诏。
- 《康熙王朝》中,那两道最关键的匿名奏折是谁上的?
- 《锦心似玉》罗二娘过得差,不是嫁错人,而是犯了这些错误
- 《锦心似玉》原著善待怀孕妾室的丹阳县主:她的心计,太悲哀了
- 刘备|《三国演义》中单挑三人组哪个更强?答案不是刘关张三人!
- 《四方坦然》国家级工艺美术师 杨国琴原矿底槽清(绞泥)
- 杨播|短短二十年,这家人中竟然诞生了39位高官,堪称奇迹
- 《司藤》秦放身世之谜解开,和司藤合体生女,下场却比白英还惨
- 800多年前无名诗因《大宋宫词》走红,铁杆诗迷却表示:用错了
- 镇魂街:大御天并不完全相信人类,皇甫龙斗其实不想杀鬼符三通
- 流传后世、众说纷纭的《川鼻草约》到底签没签?请看详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