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年|清军占领北京后休整近半年,南明为什么没有北伐

上回说到史可法在南明弘光朝廷建立的过程中犹豫不决,致使南明立足不稳、军镇自大。而清军进入北京后,多尔衮颁布了一系列的措施招降明朝降将,并恢复了万历时期的赋税,取消辽饷、练饷等加赋,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维护统治的局面。但是多尔衮在为崇祯服丧三日后下诏立即剃发易服,虽然后来及时取消,但还是搞得百姓人心惶惶。为了进一步安抚民心,清廷暂时无暇对外发动战争,所占领地区仅限于北京周边,除一支部队派到山西追赶李自成以外,大部分清军留在北京附近休整长达近半年。在这半年中,由于李自成迅速西撤,而明朝降将官绅纷纷打出“复明”的口号,山东、河南等地纷纷脱离大顺,翘首等待南明弘光朝廷的招抚,进一步北伐北京、恢复旧都。然而1644年的夏天、秋天都过去了,山东、河南经历了长时间的权力真空期,不仅没有等到南明派军队来接收,反而是清廷派出官员带领少许士兵,打出清廷的名义招揽州县。山东、河南大批的州县不费吹灰之力,就被清廷收入囊中,那么在这半年里,弘光朝廷为什么完全没有作为呢?
近半年|清军占领北京后休整近半年,南明为什么没有北伐
文章插图
弘光朝廷立国就不稳,史可法对拥立福王朱由崧犹豫不决,导致朱由崧依靠高杰、黄得功、刘良佐等四镇将拥立,皇帝没有实权,弘光朝廷反而处处处受制于武将。武将凭借手中的兵就能获得弘光朝廷的封赏、加官进爵,也都懒得在战场上厮杀。为了保护手中的权力不被染指,镇将纷纷驻军在离南京不远的地方。由于情报不足,清军击败李自成以后,弘光朝廷反而沾沾自喜。因为谣传吴三桂借助清军打败了大顺军,弘光朝廷认为可以借助清军之手消灭农民军,南明只要拿出钱粮支付给清廷,甚至只需要与清廷互市,就可以让他们出兵消灭闯贼。当然他们不愿意割让土地,这是弘光君臣的底线。自史可法、马士英以下,大多数官员都有这样的美梦,他们不知道的是吴三桂早已降清。弘光朝廷中当然也有主张自强,北伐恢复河山,但都职位较低,没有话语权,只能看史可法、马士英等大臣们表演。弘光朝廷建立后甚至没有视清廷为最大威胁,反而寄希望于清廷帮助南明消灭李自成。1644年的秋天,中国短暂地出现了三足鼎立,大顺、南明、清廷各怀鬼胎。在愚蠢的弘光君臣看来,李自成是清廷和南明共同的敌人,心里存在着一种既感激清廷又畏惧清廷的复杂情绪。
近半年|清军占领北京后休整近半年,南明为什么没有北伐
文章插图
殊不知清廷已经在北京建立稳固的长久统治,不久之后就要南下,踏平弘光朝廷,当然这是后话。弘光朝廷不打算去接收山东、河南,准备与清廷划江而治、偏安一隅。除此以外,弘光朝廷打算坐山观虎斗,等清廷彻底消灭了大顺,再与清廷联络。在1644年夏秋,清廷虽然没有大规模出兵山东、河南,但却派出官员巡抚各地,所带的兵马很少。青州赵应元事件发生时,山东巡抚方大猷可调集的兵力仅600多人,可见弘光朝廷只要出兵北上,山东、河南唾手可得,各地拥立明朝的武装、盗贼,小则数千人,多则十多万,只是缺乏明朝官员的统领。弘光朝廷也不是完全没有搭理山东,而是仅派出几个使者,在还没有被清廷占领的州县任命官员。但是没有武力作为后盾,一切都只是表面文章,许多官绅因为得不到弘光朝廷的支援不得不投降清廷。种种迹象表明,弘光朝廷只满足偏安一隅,因为战争还未结束,弘光朝廷内部就开始了内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