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此人攻打中原4次,屡败屡战
夷陵之战后不久刘备病逝,刘禅继位蜀主。 诸葛亮为了实现刘备“光复汉室、还于旧都”的毕生理想,他不能选择像刘表那样只守着“一亩三分田”,他需要进取、需要进攻曹魏谋求突破和发展。因为蜀汉只有益州这一块地盘,如果偏安一隅,虽然能够实现自身国力的发展,但是曹魏和孙吴也在同样的发展,而且他们拥有更多的土地、人口这类资源,蜀汉发展速度是跟不上他们的。久而久之,国力之间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灭亡也将成为注定的事,不能够坐以待毙。因此,平南南中叛乱后直到诸葛亮病逝,诸葛亮不是在北伐就是在准备北伐的路上。
文章插图
在小说《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六出祁山,和曹魏之间互有胜负,最后因为过度操劳而病逝。他用自己的行动兑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誓言。而后继承诸葛亮遗志的姜维,也进行了九伐中原。最后因为常年征战,蜀汉国力空虚、奸臣当道、人心涣散,蜀汉被曹魏所灭,姜维复国失败最终死于乱军之中。在三国这段历史里,如果提到北伐,脑海中最先浮现的应当就是诸葛亮的北伐和姜维的北伐。在《三国志》的记载里,诸葛亮亲自率军出祁山北伐有2次,姜维率军北伐11次。而一直关注度相对较低的孙吴,出军北伐曹魏(西晋)也不下于10次,可以说和蜀汉北伐的次数旗鼓相当。而在孙吴北伐的历史中,我们不应忘记孙权。作为吴主,他北伐亲征4次,而且4次攻打的都是合肥,4次都失败了,屡败屡战,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令人钦佩。至于孙权为什么盯着合肥不放,主要还是因为合肥的战略位置导致。合肥当时是曹魏重要的东部军事据点,用来抵御孙吴的入侵。一旦孙权攻下合肥,就能占据淮河一带,使得淮河成为边界线与曹魏对峙,淮河与长江之间区域成为缓冲地带,可以更好的保护江东的领土。而且合肥又可以作为前线据点,可以伺机而动。一旦蜀汉西线牵制了曹魏大军,或者后来司马篡位之时,便可以渡过淮河或者攻打荆州北部,不断蚕食中原地带。所以孙权一直想吞下这个咽喉之地,只要一有机会便会进攻合肥。
文章插图
下面我们来看下孙权4次北伐攻打合肥的情况,第一次亲征合肥,撤军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后,孙权、周瑜协同作战,周瑜攻打曹仁驻守的江陵,孙权攻打刘馥守卫的合肥。面对刘馥的坚守,孙权攻打数月没有结果。曹操派张喜率军支援合肥。孙权一度想要自己率骑兵突袭魏军,被张纮教育了一通后作罢。后来刘馥使计,让孙策相信张喜的援军很快就要到了,为了防止被反包围,孙权下令撤军。
- 诸葛亮究竟得了什么怪病?七星阵也无法续命,病名听着很耳熟
- 吴氏|刘备死后11年,他的老婆吴氏,引爆一场“皇室丑闻”,诸葛亮都看不下去
- 诸葛亮|深度解析诸葛亮为什么隐居山野却能闻达于诸侯?
- 罗贯中|三国隐居的“第一人”,诸葛亮都要求见,罗贯中却不爱提及
- 庞统|蜀国为什么不能统一天下!庞统临死前说句话,诸葛亮听后想归隐!
- 蜀国|诸葛亮天资聪颖,为何儿子却昏庸无能?诸葛瞻临终幡然醒悟
- 谋士|蜀国有个谋士,若不是死得早,估计三国都没诸葛亮啥事了
- 诸葛亮为减少杀戮,竟然发明了一种面食,最早竟是用来代替人头!
- 诸葛亮|蜀国明明比魏国要弱, 为何诸葛亮一直坚持北伐 原因很简单!
- 东西|诸葛亮其中一项发明,不仅救下蜀国10万大军,至今仍在沿用!